林西县如何依托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布局? 林西县如何依托风、光资源优势推动新能源产业布局?当地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把资源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产业成为县域经济转型的关键赛道。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地处西辽河上游,平均海拔超千米,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不仅是传统农牧业大县,更坐拥年均风速稳定在6米/秒以上、年有效风时超2800小时的风能资源,以及年日照时长超3000小时的太阳能资源。如何将这些“风吹日晒”的自然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林西县的探索给出了现实答案。
一、摸清家底:资源普查与潜力评估是第一步
新能源产业布局不是“拍脑袋决策”,精准掌握资源分布是基础。林西县近年来联合中国电建、内蒙古电力设计院等机构,对全域风、光资源开展了三轮精细化测绘:通过激光雷达测风塔、卫星遥感与地面气象站联动,绘制出分辨率达1平方公里的风能分布图谱,明确南部山地区域(如新城子镇、统部镇)为风能富集带,年均风速7米/秒以上,适合布局大型风电场;利用多光谱卫星数据与光伏模拟软件,划定中部平川区(如林西镇周边)及北部戈壁带为光伏高潜力区,其中官地镇部分区域年等效满发小时数超1800小时,属Ⅰ类光伏资源区。
据《林西县新能源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全县可开发风电总装机容量约500万千瓦,光伏可开发规模超30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可产生清洁电能超15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200万吨)。这些数据不仅为后续项目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更让企业看到了“真金白银”的投资价值。
二、规划先行:构建“风光互补+多能融合”的产业版图
有了资源底数,如何避免“碎片化开发”?林西县坚持“全县一盘棋”,编制了《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明确提出“三区两带”空间布局:
| 区域类型 | 范围 | 主导功能 | 典型项目 |
|----------------|--------------------|------------------------------|---------------------------|
| 风电核心区 | 南部新城子-统部镇 | 大型集中式风电基地 | 三峡林西50万千瓦风电场 |
| 光伏重点区 | 中部林西镇周边 | 分布式光伏+农光互补 | 农牧民屋顶光伏示范工程 |
| 综合能源带 | 北部戈壁地带 | 风光储一体化+氢能试点 | 国家电投风光储氢示范项目 |
其中,“风光互补”是核心策略——风电夜间出力稳定、光伏白天发电高效,两者搭配可平滑电力输出曲线;而“多能融合”则延伸至下游:在官地镇试点“光伏+设施农业”,利用光伏板遮阴降低大棚温度,同时为滴灌系统供电;在五十家子镇探索“风电+制氢”,将富余电能用于电解水制氢,为周边金属冶炼企业提供清洁原料。这种“资源开发-电力消纳-关联产业”的闭环设计,让新能源不再是“孤立的电源”,而是融入县域经济全链条的动能。
三、项目落地:招商与服务双轮驱动破局“落地难”
资源再好,没有项目支撑就是空谈。林西县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一是精准招商,瞄准头部企业。 成立新能源产业专班,重点对接国家电投、华能、三峡等央企,以及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装备制造龙头。2023年,通过“以商招商”引入远景能源,投资20亿元建设风机叶片生产基地,不仅补上了本地产业链短板,还带动就业300余人。
二是优化服务,打通审批堵点。 推行“新能源项目绿色通道”,将原本需要6个月完成的土地预审、环评等手续压缩至90天内;针对农牧民担忧的“光伏占地影响放牧”问题,创新推出“光伏+牧场”模式——组件支架增高至2.5米以上,下方保留牧草生长空间,收益按“企业60%+村集体20%+牧户20%”分成,既保障了项目推进,又让群众得实惠。
数据显示,近三年林西县累计落地新能源项目12个,总投资超180亿元,其中已并网的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分别达到120万千瓦和60万千瓦,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县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超过45%。
四、未来展望:从“发电大县”向“新能源装备制造强县”升级
当前,林西县已不满足于只做“资源的搬运工”。下一步,计划依托现有项目基础,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上游发展硅料提纯、支架加工等原材料产业(已与包头某企业洽谈合作);向下游布局储能电池、智能微电网等配套设备(引进深圳某储能企业建设PACK生产线);同时探索“新能源+数字经济”,利用风电场的空闲土地建设数据中心,利用光伏电站的稳定供电支撑算力需求。
一位本地干部坦言:“过去我们守着风场晒太阳,现在要把风和光变成产业、变成就业、变成老百姓的钱袋子。”这句话道出了新能源布局的核心——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转型,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
问答延伸:关于林西县新能源布局的几个关键问题
- Q:普通农牧民如何参与新能源产业?
A:可通过“三途径”:一是出租土地获取租金(光伏用地年租金约300-500元/亩);二是参与项目建设务工(风电安装、光伏板清洗等岗位日薪200-300元);三是入股村集体光伏项目分红(部分试点村户均年增收超2000元)。
- Q:风光资源会枯竭吗?如何保证长期稳定?
A:风能和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只要地球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存在就不会枯竭。林西县通过“储能配套”(已规划20万千瓦电化学储能项目)和“智能调度”(接入蒙东电网实现跨区域平衡),确保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机转动送绿电”,林西县正以资源为笔、以创新为墨,在草原上书写着新能源时代的县域经济答卷。这条路或许仍有挑战,但方向已然清晰——当自然禀赋与产业智慧相遇,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分析完毕】

蜂蜜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