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诚月饼的非遗制作工艺包含哪些核心步骤? 这些传统手法如何保证百年风味传承?
荣诚月饼的非遗制作工艺包含哪些核心步骤?这个问题背后藏着岭南糕饼匠人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从选料到烘烤的每道工序都凝结着数代人的智慧结晶。当机械化生产成为主流的今天,荣诚仍坚持用古法手工打造每一块月饼,其非遗技艺不仅关乎味道,更是文化记忆的活态传承。
一、选材:好饼从源头开始
核心要点在于对原料的极致追求
荣诚月饼的灵魂始于对食材的严苛筛选。广式月饼的饼皮需要选用广东增城产的冬小麦磨成的高筋面粉,这种面粉筋度适中,既能包裹丰厚馅料又不会过硬;而潮式月饼则指定使用当地种植的糯米粉,经过三次淘洗去除杂质后晾晒至含水量精准控制在12%。
| 原料类型 | 遴选标准 | 特殊处理工艺 | |---------|---------|-------------| | 植物油 | 非转基因花生油/芝麻油 | 低温慢火熬制去除生油味 | | 咸蛋黄 | 湛江海鸭蛋精选7-8分熟 | 传统红泥裹盐焗制工艺 | | 糖渍果仁 | 新疆核桃仁/云南榄仁 | 蜂蜜浸泡24小时增香 |
老匠人常说:"面皮是月饼的骨,馅料是月饼的魂。"比如制作五仁月饼时,每种果仁都要经过人工筛选去劣存优,核桃要去衣留仁,榄仁需用竹筛轻擦去薄皮,这种近乎偏执的选材标准正是非遗技艺的基础。
二、制皮:揉捏间的力学艺术
传统饼皮的独特口感源自特殊工艺
广式月饼的饼皮制作堪称力学与时间的双重考验。老师傅将转化糖浆、枧水、花生油按特定比例混合后,需顺时针方向揉搓至少300次形成"三光"状态——盆光、手光、面光。这个过程既不能太快导致起筋,也不能太慢影响延展性。
潮式月饼的酥皮则是另一番景象:将猪油与面粉分层折叠,通过"三揉三醒"的手法形成数十层薄如蝉翼的酥层。有经验的师傅能单凭手感判断面团的醒发程度,当指尖按压后凹陷缓慢回弹时便是最佳状态。
关键细节对比表
| 工艺类型 | 揉面时长 | 温度控制 | 特殊工具 | |---------|---------|---------|---------| | 广式浆皮 | 25-35分钟 | 22-25℃ | 竹制擀面杖 | | 潮式酥皮 | 40分钟以上 | 18-20℃ | 铜制折叠板 |
这种依靠经验判断的技巧无法被机器替代,就像老师傅说的:"机器揉出来的面有劲道没灵气。"
三、包馅:指尖上的精准计算
馅料配比藏着数学美学
传统月饼的包制过程充满智慧巧思。以双黄莲蓉月饼为例,每个饼坯的莲蓉重量必须精确到±2克,咸蛋黄放置的位置要距离饼边1.5厘米,这样烘烤时受热均匀不易破裂。潮式绿豆沙月饼则要求馅料含水量严格控制在28%-30%,多一分则软塌少一分则干裂。
现代消费者偏好的低糖版本同样遵循古法原理:用麦芽糖醇替代蔗糖时,需调整油脂比例增加黏合度;添加五谷杂粮时要预先烘烤激发香气。这些改良方案都是在不破坏原有工艺框架下的创新尝试。
四、烘烤:火候控制的终极考验
传统柴火窑与现代电炉的平衡术
荣诚保留着独特的阶梯式烘烤法:首阶段用200℃高温定型使饼皮微黄,转入150℃中温慢烤让馅料充分熟化,最后启用50℃余温烘干多余水分。老式砖砌烤炉里燃烧的荔枝木能为月饼增添特殊果木香,这种风味是电烤箱难以复制的。
温度时间对照表
| 月饼品类 | 初始温度 | 转火节点 | 总时长 | 冷却方式 | |---------|---------|---------|-------|---------| | 广式月饼 | 200℃ | 8分钟后 | 22分钟 | 竹筛摊晾 | | 潮式月饼 | 180℃ | 5分钟后 | 25分钟 | 陶罐密封 |
老师傅会根据当天气压调整炉温,阴雨天适当延长烘烤时间,这种因地制宜的灵活性正是非遗技艺的生命力所在。
五、传承:新老匠人的对话
古老智慧与现代需求的融合
面对年轻消费群体,荣诚在保持核心工艺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开发出适合微波加热的速食月饼,设计迷你装满足单人食用场景,甚至推出可定制图案的文化礼盒。但无论形式如何变化,那些决定月饼灵魂的关键步骤始终未改——比如必须人工刷蛋液的技巧,电动喷枪永远无法模拟出自然流淌的光泽感。
在工业化浪潮中守护传统绝非易事,正如第六代传承人所说:"我们不是在守旧,而是在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公约数。"这种坚守让每一块荣诚月饼都承载着看得见的历史纹理,咬下一口就能尝到时光沉淀的味道。
【分析完毕】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