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纪委如何通过廉洁文化基地和研学专线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扬州市纪委究竟是如何借助廉洁文化基地和研学专线,让廉洁文化建设活起来的呢?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廉洁文化建设被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扬州市纪委巧妙地将静态的廉洁文化基地与动态的研学专线相结合,如同为廉洁教育装上了“双轮驱动”,让廉洁理念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可感、可触、可悟的生动实践。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教育的覆盖面,更在潜移默化中筑牢了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防线。
廉洁文化基地:打造固本培元的坚实阵地
廉洁文化基地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集中展示廉洁文化、传播廉洁价值的重要平台。扬州市纪委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让基地建设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 深挖历史资源,让廉洁文化有根有魂。 扬州历史上清官廉吏辈出,如欧阳修、苏轼、阮元等,他们的廉洁故事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市纪委组织力量,系统梳理这些历史人物的廉洁事迹和名言警句,在基地中进行场景化、故事化展示。走进基地,人们不仅能看到图文资料,还能通过雕塑、场景复原、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与历史对话,感受穿越时空的廉洁风骨。
- 创新展陈方式,增强互动体验感。 为避免传统展厅的枯燥感,市纪委着力提升基地的互动性和体验性。例如,设置虚拟解说员、开发廉政知识问答互动屏、利用VR技术模拟特定场景等,让参观者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公众的兴趣,使廉洁教育入脑入心。
- 突出本土特色,连接现实生活。 基地建设并非千篇一律,而是紧密结合扬州的城市特质。将廉洁文化与园林文化、运河文化、雕版印刷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设计具有扬州印记的廉洁文化符号和文创产品,让廉洁理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城市记忆之中。
研学专线:开辟行走中的廉洁课堂
如果说基地是静态的“展厅”,那么研学专线就是动态的“课堂”。扬州市纪委精心设计多条主题鲜明的廉洁研学线路,让学习走出室内,在行走中感悟廉洁的力量。
- 设计“主题式”线路,满足多样化需求。 市纪委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侧重点不同的研学专线。例如:
- 针对党员干部: 开设“清风之旅”专线,重点串联与吏治清廉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现代先进典型单位,强化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
- 针对青少年学生: 开设“青春扬帆”专线,融入更多互动游戏和团队任务,在寓教于乐中播种廉洁的种子。
- 针对企业人员: 开设“亲清政商”专线,强调守法诚信、廉洁经营的重要性。
- 强化“体验式”教学,深化学习效果。 研学专线不是简单的“景点打卡”。每条线路上都安排了丰富的实践环节,如现场微党课、廉洁主题讨论、重温入党誓词、撰写研学心得等。通过亲身体验和深度交流,参与者对廉洁文化的理解更为透彻。
- 建立“闭环式”管理,确保研学质量。 从行前预告、途中讲解到课后反馈,市纪委对研学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为每条专线配备专业的辅导员,并建立学员评价机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确保每一次研学都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基地与专线如何协同发力?
廉洁文化基地和研学专线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支撑、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廉洁文化教育网络。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二者的分工与协作,可以参考下表:
| 方面 | 廉洁文化基地 | 研学专线 | | :--- | :--- | :--- | | 主要功能 | 集中展示、深度教育 | 移动教学、实地感悟 | | 形式特点 | 相对固定、内容系统 | 灵活机动、主题鲜明 | | 优势 | 资源集中、阐释深入 | 场景真实、体验生动 | | 相互关系 | 作为研学专线的核心节点和知识库 | 将各个基地及散落资源串联成珠,活化利用 |
可以看出,基地为专线提供了扎实的内容支撑和理论依据,而专线则像一条丝带,将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各基地和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熠熠生辉的“廉洁项链”,扩大了教育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实践中的亮点与创新
扬州市纪委在推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一些鲜明的亮点和创新之处。
- 科技赋能,让廉洁教育“潮”起来。 广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开发线上虚拟展馆、廉洁文化小程序等,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吸引了更多年轻群体关注。
- 群众参与,让廉洁文化建设“活”起来。 鼓励群众创作廉洁题材的文艺作品,如剪纸、评话、清曲等,并择优在基地展示或融入研学活动。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廉洁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 常态化运行,避免“一阵风”。 市纪委推动将基地和专线的运行管理纳入常态化工作轨道,制定年度活动计划,与党校培训、干部教育、青少年思政课等紧密结合,确保廉洁文化建设能够持续深入,而非昙花一现。
可能遇到的挑战与应对
任何创新实践都会面临挑战,扬州市纪委的探索也不例外。
- 如何避免形式化? 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必须持续优化升级展陈内容和研学课程,防止“走过场”。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根据参观者和学员的意见不断调整,确保教育内容能真正触动人心。
- 如何扩大覆盖面? 除了党员干部,如何更有效地吸引普通市民、企业员工、青少年等广泛参与,是一个重要课题。需要通过更广泛的宣传、更贴近生活的主题设计、更便捷的参与方式,让廉洁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 如何评估实际效果? 廉洁文化建设的效果往往是潜移默化的,难以用短期量化指标衡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长期的跟踪评估机制,不仅看参与人数,更要关注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积极变化。
扬州市纪委通过廉洁文化基地和研学专线的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它告诉我们,廉洁教育可以很生动,廉洁文化可以很亲切。当历史的智慧与时代的脚步相结合,当固定的场所与流动的线路相补充,廉洁的种子就能在更广阔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这条路,扬州正在踏实前行,其经验值得关注与思考。

蜜桃mama带娃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