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路运动期间被捕的蒲殿俊、罗纶等人,经历史转折后命运各异,下文分述其具体经历与结局。
蒲殿俊生平与结局
时间 | 事件概要 | 结果或影响 |
---|---|---|
1911年9月 | 因保路运动被捕 | 被囚禁于总督衙门 |
1911年11月 | 四川独立后获释 | 出任四川军政府都督 |
1912年 | 政局动荡后辞去职务 | 退出政坛,从事文化事业 |
1934年 | 病逝于北京 | 享年56岁 |
蒲殿俊在民国初年曾参与议会政治,后转向办报、办学,致力于推广新文化。晚年因健康恶化逐渐淡出公共事务。
罗纶生平与结局
时间 | 事件概要 | 结果或影响 |
---|---|---|
1911年9月 | 被捕入狱 | 与蒲殿俊同押 |
1911年11月 | 保路同志军起义后获释 | 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 |
1913年 | 反对袁世凯专权 | 遭通缉,避居川南 |
1920年代 | 回归地方政治 | 主持县政,兴办教育 |
1930年 | 病逝于四川西充 | 享年58岁 |
罗纶后期致力于地方治理,曾创办新式学堂,推动川北地区教育革新,晚年因政治失意逐渐隐居。
其他被捕者简况
- 张澜:后成为著名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 颜楷:获释后专注书法与学术,未再涉足政坛。
- 彭芬:参与民国初期议会,1935年病逝于成都。
(注:上述内容依据公开历史文献整理,无虚构或推测性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