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152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研制的一款自行火炮,其装甲防护设计和低矮车身特点对战场表现影响显著。下面将详细分析其装甲防护设计的优缺点,以及低矮车身对战场生存能力的帮助。
装甲防护设计优缺点
方面 | 详情 |
---|---|
优点 | SU-152正面装甲较厚,炮塔正面达75毫米,车体正面达60毫米,能有效抵御当时德军部分中型坦克和反坦克炮攻击。厚装甲为车内乘员和关键设备提供可靠保护,提高在战场上持续作战能力。 |
缺点 | 侧面和后部装甲相对薄弱,侧面装甲约45毫米,后部装甲约30毫米,易受敌方从侧翼和后方攻击。且整体装甲布局不利于全方位防护,在复杂战场环境下,如遭遇多方向敌人包抄时,防护能力受限。另外,其装甲材质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不算顶尖,面对德军新型大口径反坦克炮时,防护效果会降低。 |
低矮车身对战场生存能力的帮助
- 降低被发现概率:SU-152低矮车身使其在战场上的投影面积小,与周围环境融合度高,不易被敌方侦察设备和士兵肉眼发现。在开阔战场,能利用地形更好地隐蔽自己,增加突然发起攻击的机会。
- 减小被命中概率:车身低矮意味着在敌方火力打击下,被炮弹或子弹命中的概率降低。敌方在攻击时,需要更精准瞄准才能击中目标,增加了攻击难度。而且,即使被击中,由于车身低,炮弹更容易发生跳弹,减少了直接命中造成的伤害。
- 提高机动性和灵活性:较低的重心让SU-152在行驶过程中更加稳定,能在复杂地形如山地、丘陵等地快速灵活移动。在战斗中,它可以迅速改变位置,躲避敌方火力,选择更有利的射击位置,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