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在二战前后经历了从被占领到恢复主权的曲折历程,其中多个关键事件影响着这一进程,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德奥合并(1938年3月)
纳粹德国对奥地利早有吞并野心。1938年3月12日,德军兵不血刃地开进奥地利,奥地利被并入德国,成为纳粹德国的“东部省”。这一事件使奥地利丧失了独立主权,完全被德国控制,其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纳入了纳粹德国的体系。
二战结束与盟军占领(1945年)
1945年,随着二战接近尾声,纳粹德国战败。奥地利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四国在奥地利各自的占领区内行使权力,对奥地利进行军事管制,这为后续奥地利恢复主权奠定了基础,也意味着奥地利开始从纳粹统治下解放出来。
《奥地利国家条约》签订(1955年5月)
经过多年的谈判,1955年5月15日,美、英、法、苏四国与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奥地利国家条约》。该条约规定奥地利恢复主权,重新成为一个独立、自由和中立的国家,结束了四国的占领状态。同年10月,四国军队全部撤离奥地利。
通过上述关键事件,奥地利完成了从被占领到恢复主权的转变,重新在国际舞台上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