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香港总督戴麟趾通过跨区域合作、兴建水库及强化节水管理,缓解严重水荒。
核心措施与实施细节
-
大型水利工程
戴麟趾推动两项关键工程:- 船湾淡水湖(1960年动工):全球首个海中围坝淡水湖,储水量达1.7亿立方米。
- 万宜水库(1971年启动):利用海湾地形建造,设计容量达2.81亿立方米。
项目 建设周期 储水量(亿立方米) 技术特点 船湾淡水湖 1960-1967 1.70 海中围坝、分期注水 万宜水库 1971-1978 2.81 双坝结构、防地震设计 -
跨区域供水协议
1960年与广东省达成协议,初期年购水2270万立方米,后逐年增加。至1965年正式启动东江水供应,成为长期稳定水源。 -
节水政策与公众管理
- 分级制水:按缺水程度实施每日4-8小时限时供水。
- 罚款制度:对浪费行为处以高额罚金,严控非必要用水。
- 宣传体系:通过电台、海报普及储水技巧,如“一桶水多用”。
策略成效对比
1963年大旱期间,本地水库仅能满足3周需求。至1970年,船湾淡水湖与东江水协同供给,供水覆盖率提升至75%,制水天数减少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