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与斯大林的“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存在显著差异,理解二者分歧对研究苏联历史和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至关重要。
理论内涵差异
- 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一旦开始就不会停留在某个阶段,会从民主革命不间断地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并且革命会超越一国范围,引发世界革命。因为单个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局限性,无法让社会主义单独在一国建成。例如,他觉得俄国革命成功后需迅速推动欧洲其他国家革命,否则俄国革命会因外部压力和内部经济困境失败。
- 一国社会主义:斯大林主张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首先建成。他指出,苏联具备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部条件,凭借自身的资源、人力和计划经济体制,能够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比如,苏联可以通过开展五年计划,发展工业和农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革命策略不同
理论 | 革命策略特点 |
---|---|
不断革命论 | 强调输出革命,积极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认为只有世界革命胜利,社会主义才能稳固。因此在外交上会倾向于支持国外革命力量。 |
一国社会主义 | 注重国内建设,将工作重心放在苏联国内的社会主义建设上,通过加强自身实力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外交上更多从国家利益出发进行外交活动。 |
对世界形势判断差异
- 不断革命论:托洛茨基认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紧密相连,各国革命相互影响,世界革命是必然趋势,而且迫在眉睫。所以俄国革命要与世界革命同步,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 一国社会主义:斯大林看到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发展,认为苏联可以利用这些矛盾,在一国范围内先建成社会主义,而不必等待世界革命同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