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去世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通过军事控制、政治清洗及人事调整,逐步掌握曹魏政权核心权力。
一、权力交接与职位继承
家族成员 | 继承职位 | 核心举措 |
---|---|---|
司马师 | 抚军大将军、录尚书事 | 掌控禁军,提拔亲信将领 |
司马昭 | 洛阳典农中郎将→大将军 | 建立地方军政网络,渗透关键州郡 |
二、军事镇压与威慑
- 平定内部叛乱
- 司马师于255年亲征毌丘俭、文钦淮南之乱,通过快速军事打击震慑反对势力
- 司马昭于257-258年围剿诸葛诞叛乱,战后诛杀三族并大规模更换淮南驻军
- 控制洛阳驻防
- 将中护军、中领军职位交予司马孚、司马望等宗室
- 组建三千死士组成的"牙门军"作为直属武装
三、政治清洗与人事布局
- 清除异己势力
- 废黜魏帝曹芳(254年),改立曹髦
- 诛杀夏侯玄、李丰等士族领袖(249-254年)
- 构建权力网络
- 启用贾充、钟会等寒门士人担任机要职务
- 联姻荀氏、王氏等世家大族强化政治联盟
四、制度调整与舆论塑造
- 改革中枢机构
- 设立"都督中外诸军事"职位总揽兵权
- 扩大尚书台权力,弱化三公职能
- 操控意识形态
- 推行九品中正制改革,扩大选官话语权
- 授意文人编纂《魏书》重塑历史叙事
五、地方控制体系
区域 | 控制手段 | 代表人物 |
---|---|---|
淮南 | 派驻宗室都督 | 司马伷、司马骏 |
关中 | 启用郭淮、陈泰等旧将 | 邓艾、钟会 |
河北 | 设立邺城监国制度 | 司马孚、司马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