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中依法缴纳的“五险一金”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具体影响需结合扣除标准分析。
一、政策背景与计算逻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公式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工资-五险一金个人部分-起征点(3500元)
五险一金作为法定扣除项,直接影响税基。
二、五险一金扣除规则
项目 | 扣除比例范围(以北京为例) | 是否影响应纳税额 |
---|---|---|
养老保险 | 8% | 是 |
医疗保险 | 2%+3元(大病) | 是 |
失业保险 | 0.2% | 是 |
住房公积金 | 5%-12% | 是 |
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仅由单位缴纳,个人无需扣除。
三、实际案例对比
假设某员工月薪8000元,五险一金个人缴纳合计1500元:
- 调整前(起征点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8000-1500-2000=4500元 - 调整后(起征点3500元)
应纳税所得额=8000-1500-3500=3000元
结论:五险一金扣除降低税基,叠加起征点提高进一步减少税负。
四、常见疑问解答
- 缴费基数上限影响
- 五险一金按实际工资缴纳,但不超过当地社平工资3倍。
- 异地缴纳差异
- 不同城市公积金比例不同,扣除额需按参保地标准计算。
- 自愿多缴部分
- 超出法定比例缴纳的公积金(如12%以上)需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五、法律依据与执行
-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明确五险一金为专项扣除。
-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要求企业代扣时代为计算扣除。
- 个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查询扣除明细并申报退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