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吉鸿昌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功夺回多伦,蒋介石政府对此采取打压态度,认为其行为挑战了中央权威。
背景事件 | 蒋介石政府态度 | 具体措施 |
---|---|---|
吉鸿昌收复多伦(1933年) | 否定军事成果,定性为“擅自行动” | 调集军队施压,逼迫同盟军解散 |
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 | 拒绝承认合法性 | 切断物资补给,限制舆论宣传 |
社会舆论支持抗日 | 压制民间声援 | 逮捕相关进步人士 |
吉鸿昌的行动在军事上打击了日军,但蒋介石政府出于政治考量,担心抗日力量壮大影响其“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故采取高压手段。国民政府内部文件显示,蒋氏曾多次密电要求“速剿同盟军”,并通过政治谈判分化瓦解其领导层。与此同时,日军借机向华北增兵,进一步激化矛盾。这一事件凸显了当时中国内部在抗日策略上的严重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