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自建校初期便以人文社科为根基,注重学科交叉与名师引领,形成了独特的办学传统。
领域 | 建设特色 | 代表性举措 |
---|---|---|
哲学 | 建校初创办哲学系,吸引名师 | 陈嘉庚支持设立,商英伟等执教 |
学科交叉 | 文史哲资源整合,推动综合发展 | 文学院前身机构促进多领域融合 |
应用探索 | 传统学科结合新方法,布局工科基础 | 早期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
1.哲学学科的先导地位
厦门大学在建校初期(1921年)即创办哲学系,成为国内较早设立哲学专业的高校之一。这一学科在陈嘉庚先生的支持下,汇聚了商英伟、张澄清等知名学者,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史为特色的研究方向,为后续人文社科学科群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理协同的综合性布局
早期学科建设强调文理并重,哲学系与文学、历史学等学科同步发展。例如,通过设立涵盖文史哲的教学机构,促进学科资源共享与交叉融合,为20世纪30年代厦门大学成为“南方之强”提供了学科支撑。
3.应用型学科的萌芽
尽管以文科见长,学校在早期已注重应用型学科的探索。例如,在工科领域引入现代工程技术教育理念,为后期发展新工科埋下伏笔,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办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