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政府暂停司法改革后国内抗议不断,这些抗议活动或从政治局势、决策精力、国际形象等多方面影响其对巴政策走向。
政治局势不稳致对巴政策摇摆
内塔尼亚胡所在执政联盟内部矛盾因抗议活动激化。一些强硬派成员担忧政府在抗议压力下让步会损害自身政治利益,要求维持对巴强硬立场;而部分温和派为缓解国内矛盾,倾向推动与巴方一定程度和解。这种内部分歧使政府难以形成统一、连贯的对巴政策,导致政策在强硬与缓和间摇摆。例如,在处理巴以地区建设项目审批上,时而加快对以色列定居点建设以安抚强硬派,时而暂停以回应国际社会呼吁和国内温和声音。
决策精力分散或延缓对巴政策推进
大规模抗议活动使政府将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应对国内危机,无暇专注制定和执行对巴政策。原本计划推进的巴以和平谈判相关议程可能被搁置,对巴方提出的一些合作倡议或问题反馈也难以及时回应和处理。政府的工作重心更多放在平息国内抗议、稳定社会秩序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对巴政策的正常推进节奏,影响巴以关系改善进程。
国际形象受损影响对巴政策外部环境
国内抗议活动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内塔尼亚胡政府国际形象受损。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以色列国内民主状况表示担忧,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在国际舆论场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善国际形象,政府在对巴政策上可能会有所调整,减少一些激进、易引发国际批评的行动,如限制军事行动规模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武力导致人道主义灾难的指责,转而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巴以问题,以重塑自身在国际上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