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与东盟在成员国构成、合作重点及区域影响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核心差异对比表
维度 |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 | 东盟(ASEAN) |
---|---|---|
成立时间 | 1985年 | 1967年 |
成员国数量 | 8国(含阿富汗) | 10国 |
地理范围 | 南亚地区 | 东南亚地区 |
经济一体化 | 推进缓慢,尚未建立共同市场 | 已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
政治协作 | 受印巴矛盾制约较多 | 形成多层级对话机制 |
合作侧重点 | 扶贫、粮食安全、反恐 | 经贸、基建、非传统安全 |
成员国构成差异 SAARC覆盖南亚次大陆国家,包含印度、巴基斯坦等存在领土争议的成员。东盟成员国均为东南亚国家,地缘矛盾相对缓和,越南、泰国等国经济互补性较强。
经济合作深度 东盟通过《东盟货物贸易协定》实现区域内关税减免覆盖率达96%,SAARC框架下的《南亚自由贸易协定》仅取消65%商品关税,且存在大量例外清单。
争端解决机制 东盟建立"东盟方式"协商机制,强调非正式磋商与共识决策。SAARC未形成有效冲突调解体系,2016年峰会因成员国分歧被迫取消。
外部伙伴关系 东盟与中日韩建立"10+3"合作机制,并与美、欧签订自贸协定。SAARC对外合作局限于观察员国对话,未形成实质性伙伴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