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英军在康布雷战役中首次将坦克集群与步兵、炮兵、工兵整合,突破德军防线,标志着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开端。
一、战术实施背景
战场需求:一战西线陷入堑壕战僵局,传统步兵冲锋在铁丝网、机枪火力下损失惨重,需新战术打破平衡。
技术条件:MarkIV坦克改进装甲与越野能力,可跨越堑壕并压制机枪阵地。
二、协同作战的具体方式
兵种 | 角色与行动 | 协同目标 |
---|---|---|
坦克 | 集中381辆坦克呈楔形推进,清除铁丝网、压制火力点 | 为步兵开辟通道,摧毁敌方防御工事 |
步兵 | 跟随坦克50-100米,利用坦克掩护清除残余敌军 | 巩固占领区域,防止德军反扑 |
炮兵 | 采用“无声炮击”战术,预先校准目标不进行试射 | 避免暴露进攻意图,精准打击纵深目标 |
工兵 | 随坦克铺设临时桥梁、填平堑壕 | 保障坦克通行,维持推进速度 |
三、突破防线的关键细节
- 密集编队突破:坦克以3-5辆为一组,横向间隔约25米,形成连续火力网覆盖,防止德军侧翼包抄。
- 无线电通信雏形:部分坦克搭载信鸽和闪光信号装置,实现前线与指挥部的简易信息传递。
- 步兵即时跟进:步兵携带轻机枪与手榴弹,在坦克压制敌方后迅速突入堑壕,短兵相接清除守军。
四、战术效果与局限
- 成效:首日突破德军防线10公里,俘获7500人,伤亡仅为传统战役的1/3。
- 缺陷:后续步兵与补给未能跟上,缺乏纵深突击能力,导致未能扩大战果。
- 影响:为二战闪电战理论奠定基础,证明机械化部队集中使用的突击价值。
(注:数据与行动细节参考英国国家档案馆一战战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