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盲标准要求未达标地区或单位通过明确措施限期改进,确保教育公平与质量同步提升。
1.制定整改计划
- 整改方案:需在30日内提交包含目标、措施、时间节点的书面计划,经上级部门审核后执行。
- 责任分工:明确教育部门、基层单位及社会力量的协作机制,确保任务落实到人。
2.强化资源保障
整改方向 | 具体要求 |
---|---|
师资补充 | 通过调配优秀教师、定向招聘或志愿者支持,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
教材与设施完善 | 优先配置基础教材,修缮或新建教学场所,确保教学硬件达标 |
经费投入 | 地方财政需设立专项资金,并接受省级以上部门审计 |
3.动态监督与评估
- 定期检查:每季度开展扫盲成效评估,采用实地考察与数据上报结合的方式。
- 公开通报:对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单位,实行约谈负责人、列入重点督办名单等问责措施。
4.创新教育模式
- 灵活教学:针对偏远地区或特殊群体,推广夜校、远程教育及社区互助学习。
- 技能结合:将识字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融合,提升学习实用性。
5.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扫盲档案库,追踪脱盲人员后续发展,防止“返盲”现象;
- 将扫盲成果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未达标者取消年度评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