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随国民政府西迁,于同年10月25日在重庆复刊,成为抗战时期中共宣传的重要阵地。
迁移时间与背景
时间线 | 事件概要 |
---|---|
1938年10月25日 | 《新华日报》最后一期在武汉出版,同日重庆版发行 |
1938年10月27日 | 武汉彻底被日军占领 |
迁移核心原因
1.战争局势恶化
- 1938年6月至10月,武汉会战持续4个月,中方最终失利。
- 日军沿长江推进,武汉作为临时政治中心失去防御意义。
2.国民政府战略转移
- 国民政府于1938年10月正式宣布迁都重庆。
-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机关报,需配合统一战线宣传需求。
3.重庆地理与政治优势
- 重庆地处内陆,多山环抱,易守难攻。
- 迁渝后可依托西南大后方,保障报纸持续发行。
迁移前后对比
阶段 | 地点 | 主要任务 |
---|---|---|
迁移前 | 武汉 | 报道前线战况,动员民众 |
迁移后 | 重庆 | 坚持抗战宣传,揭露投降倾向 |
历史意义
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呼吁团结抗日,成为国统区进步舆论的代表。其迁移行动体现了中共在抗战中“保存力量、长期斗争”的战略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