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与朱梅馥于1966年9月3日离世,此事件与文革初期社会环境及个人遭遇密切相关。
具体时间与事件经过
时间节点 | 事件描述 |
---|---|
1966年8月30日 | 傅雷家遭红卫兵抄家,书籍、手稿被毁,夫妇被批斗并罚跪数小时。 |
1966年9月2日 | 傅雷被扣“反动学术权威”罪名,持续受辱,朱梅馥主动提出共同面对结局。 |
1966年9月3日凌晨 | 夫妇二人写下遗书,整理财务与后事,服用大量毒药自尽,遗体发现于家中。 |
历史背景与关联因素
1.文革初期社会动荡
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发布后,全国掀起“破四旧”运动,知识分子成为主要批判对象。
2.知识分子境遇恶化
傅雷作为翻译家与文艺评论家,因留学经历、著作内容及性格耿直被视作“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遭受系统性迫害。
3.家庭与心理压力
傅雷长子傅聪1958年因政治原因出走英国,被定性为“叛国”;次子傅敏遭单位监视。家庭破碎加剧夫妇心理负担。
4.遗书细节与人格体现
遗书中列出欠亲友款项、保姆生活费安排,甚至附上火葬费53.3元,体现其严谨与责任感,侧面反映时代对人性的压迫。
事件后续与历史评价
1979年4月,上海市文联为傅雷夫妇平反并举行追悼会,确认其死亡为“被迫害致死”。其译著如《约翰·克利斯朵夫》等作品重新出版,成为文化遗产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