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与郭守敬在《授时历》编纂中分工明确,前者主导理论体系与数学推演,后者负责仪器创新与实地观测,共同推动历法革新。
职责对比表
人物 | 核心职责 | 具体贡献 |
---|---|---|
许衡 | 理论构建与数学计算 | 修订历法理论基础,整合前代历法成果,推导岁差模型 |
郭守敬 | 仪器研制与天文观测 | 设计简仪、仰仪等工具,组织全国范围实测,验证数据精度 |
许衡的职责详解
- 理论框架整合
许衡以理学思想为基础,融合《大明历》《统天历》等历代历法精华,重新梳理天体运行规律,确立《授时历》的数学逻辑框架。 - 岁差修正计算
通过改进前人算法,提出更精准的岁差值(约每66.8年差1度),修正长期积累的历法误差。
郭守敬的职责详解
- 仪器创新
发明简仪(简化浑仪结构)、仰仪(测量天体高度)、高表(改进圭表精度)等工具,突破观测技术瓶颈。 - 数据采集验证
主持全国27个观测点的实测工作,覆盖纬度跨度从北海(今俄罗斯境内)至南海,积累超万组数据用于校准历法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