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以严谨态度整合官方史书、编年体文献、私人著述等多元史料,系统梳理自战国至五代的治乱兴衰。
文献类型与具体来源
类别 | 代表性文献 | 内容特点 |
---|---|---|
正史 | 《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 官方编纂的纪传体史书,涵盖政治军事大事 |
编年体史书 | 《左传》《汉纪》《后汉纪》等 | 按时间顺序记录事件,补充正史细节 |
实录与档案 | 唐代《实录》《起居注》等 | 帝王言行与宫廷事务的原始记录 |
政书典章 | 《通典》《会要》等 | 典章制度、经济法律等系统性资料 |
地理方志 | 《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 | 区域沿革、山川地形与地方治理信息 |
子部集部文献 | 《荀子》《韩非子》及文人文集 | 思想论述、社会风俗与个人见闻 |
杂史笔记 | 《世说新语》《朝野佥载》等 | 补充正史未载的轶事与社会细节 |
编撰特点
- 考辨互证:对矛盾记载进行比对,如《史记》与《汉书》差异处注明存疑。
- 删繁存要:提炼关键事件,如对唐代藩镇割据的叙述突出因果脉络。
- 思想导向:引用《孟子》《春秋》强化儒家正统观,评判历史人物得失。
- 注疏结合:参考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注释,深化事件背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