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Ⅲ”超级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周兴铭院士团队主导研制,其运算速度突破百亿次大关,推动了我国高性能计算领域跨越式发展。
核心参数 | 技术特点 | 应用领域 |
---|---|---|
峰值速度130亿次/秒 | 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 | 气象数值预报 |
并行规模128个节点 | 自主研制的操作系统 | 核物理模拟 |
内存容量1TB | 突破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 航空航天设计 |
周兴铭作为总设计师,曾用“三个里程碑”概括该机意义:
- 实现从向量机到分布存储并行机的转型
- 构建完整的自主软件生态系统
- 建立国产超算工程化研制体系
该机在20世纪末的石油勘探数据处理中,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周期从国际常规的10个月缩短至3周。其创新性缓存一致性协议设计,使通信效率比同期进口机型提升40%以上。
在系统可靠性方面,通过独创的容错机制实现超过2000小时无故障运行,这项指标达到当时国际航天级计算机标准。其配套的并行编译系统支持Fortran90/HPF语言,填补了我国高端计算软件领域多项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