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19:54:02 阅读:206
二十四节气立冬
立冬:每年11月7日或8日为节气。在我国古代,人们习惯将立冬视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三侯爵
水开始结冰:水已经可以结冰。
地面开始结冰:地面也开始结冰。
雉入水就变成海市蜃楼:雉是像雉一样的大鸟,海市蜃楼就是大蛤。立冬后,野鸡等大型鸟类很少见,但在海边,却能看到与野鸡相似的纹路和颜色。大蛤。因此,古人认为,立冬之后,雉鸡就变成了巨砗磲。
立冬简介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为筑始”,“冬为终,万事收”。事实上,我国幅员辽阔,除了华南沿海地区常年无冬,青藏高原无冬无夏。另外,立冬时各地的冬天并不是同时开始的。根据划分四季的气候标准,冬季的定义是下半年平均气温低于10,因此“立冬为立冬”的说法与此基本一致。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区和大兴安岭以北地区,九月初就已经进入冬季。十月下旬的首都北京也呈现出冬日景象。然而,长江流域的冬季直到“小雪”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
我们对“立冬”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立冬的含义上。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和现代人一样,都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天”这个词可没那么简单。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至终,万物收归”。意味着秋粮全部收割入库。动物们也纷纷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到来。完整地说,立冬就是立冬、万物收、避寒的意思。
初冬时节,太阳已达到黄经225,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由于夏半年地表还储存有一定的热量,所以一般还不太冷。天气晴朗无风时,常出现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不仅十分宜人,而且对冬季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然而此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也威力强劲,常常频繁地南侵,有时会形成风大、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
从多年来的平均情况来看,11月是寒潮最多的月份。严重降温特别是异常冷暖天气,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农业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影响。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农作物免受寒冷、冻害,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