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处华北地震区与胶东隆起区交界地带,其地震活动与以下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地质构造名称 | 位置特征 | 活动性 | 对威海地震的影响 |
---|---|---|---|
华北平原断陷带 | 跨越华北平原中部 | 低-中等活跃 | 控制区域应力释放方向 |
胶东隆起区 | 山东半岛东部 | 中等活跃 | 地壳抬升引发局部应力集中 |
蓬莱-龙口断裂带 | 威海北部海域延伸 | 高活跃 | 近海走滑型断裂直接诱发中强震 |
莱阳-乳山断裂带 | 穿越威海陆域 | 中等活跃 | 控制陆域浅源地震分布 |
潍北隆起 | 山东中部向半岛过渡地带 | 低活跃 | 深部构造应力传递通道 |
关键地质作用解析
- 断裂带活动性:蓬莱-龙口断裂带为威海主要发震构造,其左旋走滑运动导致地壳应力积累,2017年文登M4.9地震即发生于此断裂南端。
- 区域应力场:受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影响,胶东地区承受NE-SW向挤压应力,使断裂带呈现多向错动特征。
- 火山岩影响:白垩纪火山岩浆活动形成的脆性岩层,降低了地壳强度,加速应力释放频率。
监测数据佐证
中国地震局数据显示,威海近50年记录到M≥3.0地震17次,其中80%震源深度<20km,印证了陆域浅源断裂活动主导的特征。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地质资料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制,不涉及未公开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