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解税收计算规则时,如何区分企业与个人的纳税主体差异?
一、企业所得税计算逻辑
企业所得税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准,税率25%(小微企业可享优惠)。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企业类型 | 税率 | 适用条件 |
---|---|---|
小型微利企业 | 5%-20% | 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 |
高新技术企业 | 15% | 国家重点支持领域 |
一般企业 | 25% | 未享受其他优惠政策 |
二、个人所得税计算逻辑
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综合所得按年计税,分类所得(如利息、股息)单独计税。
综合所得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年收入-6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速算扣除数
税率级次表(综合所得):
级数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
---|---|---|---|
1 | ≤36,000 | 3% | 0 |
2 | 36,000-144,000 | 10% | 2,520 |
3 | 144,000-300,000 | 20% | 16,920 |
4 | 300,000-420,000 | 25% | 31,920 |
5 | 420,000-660,000 | 30% | 52,920 |
6 | 660,000-960,000 | 35% | 85,920 |
7 | ≥960,000 | 45% | 181,920 |
三、核心差异对比
维度 | 企业所得税 | 个人所得税 |
---|---|---|
纳税主体 | 企业法人 | 自然人 |
计税周期 | 按季度预缴,年度汇算清缴 | 按月预扣预缴,年度汇算清缴 |
扣除项目 | 成本、费用、税金等 | 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
优惠政策 | 小微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 | 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
注意事项:
- 企业所得税需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个人所得税可通过APP完成汇算。
- 税务筹划需符合《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避免虚开发票、隐瞒收入等违法行为。
- 2023年政策调整需关注专项附加扣除范围扩大(如赡养3岁以下子女)及小微企业再减税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