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旭等人将黑旗军战绩据为己有是晚清军事与政治中的不良现象。黑旗军在抗法等战斗中屡立战功,徐延旭等官员却采用多种手段窃取其成果,这不仅损害了黑旗军将士利益,也影响了朝廷对战局的判断,而清朝的反应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的特点。
徐延旭等人将黑旗军战绩据为己有的方式
- 隐瞒实际作战人员:徐延旭等向朝廷奏报战况时,故意隐瞒黑旗军是主要作战力量的事实。例如在一些战斗中,黑旗军凭借灵活战术和顽强战斗取得胜利,但徐延旭在上报时,将功劳主要归于自己麾下清军,淡化黑旗军作用。
- 虚报战功归属:把黑旗军取得的具体战果,如击毙敌军将领、缴获武器等,记在自己军队名下。在统计杀敌数量和缴获物资时,将黑旗军的战绩算入自己部队的战功中,以此向朝廷邀功请赏。
- 篡改作战过程:歪曲战斗实际经过,突出自己军队的指挥和参与度。将黑旗军的主动出击描述成在自己军队指挥和配合下完成的,仿佛没有自己军队,黑旗军就无法取得胜利,从而将黑旗军战绩据为己有。
清朝的反应
阶段 | 反应 | 具体表现 |
---|---|---|
初期 | 轻信与嘉奖 | 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清朝朝廷轻信徐延旭等人奏报,对他们进行嘉奖和提拔。徐延旭因所谓“战功”被晋升官职,得到更多权力和资源。 |
后期 | 调查与惩处 | 随着更多真实情况被揭露,朝廷开始怀疑徐延旭等人战功真实性。经过调查,确认他们冒领军功行为后,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徐延旭被革职查办,受到应有的处罚。 |
徐延旭等人将黑旗军战绩据为己有,是晚清官场腐败和欺上瞒下作风的体现。清朝从最初轻信到后期惩处,反映出朝廷对军事信息核实的逐步重视,但也暴露出当时信息流通不畅、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