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化石是远古生物树脂石化后的产物,其中封存的气体泡犹如时光胶囊,保留了当时大气的成分信息。研究这些气体泡,能为氧气含量下降致恐龙灭绝假说提供重要依据。
- 直接反映远古大气成分
- 琥珀在形成过程中会包裹周围的空气,这些被包裹在气体泡中的空气成分基本保持了当时大气的真实状况。通过对不同地质年代琥珀化石气体泡的分析,可以得知远古时期大气中氧气的具体含量。
- 研究发现,在恐龙灭绝前后的琥珀化石中,气体泡里的氧气含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为氧气含量下降这一关键因素提供了直接证据。
- 关联恐龙生理特征与环境变化
- 恐龙体型巨大,其新陈代谢和生理活动需要大量氧气来维持。如果大气中氧气含量下降,恐龙的呼吸功能和能量代谢会受到严重影响。
- 当氧气供应不足时,恐龙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繁殖能力下降,幼崽的成活率也会降低,最终导致整个种群数量减少直至灭绝。琥珀化石气体泡分析出的氧气含量下降情况,与恐龙因缺氧而难以生存的生理特征相契合。
- 对比不同时期生态变化
- 通过分析不同地质年代琥珀化石气体泡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构建出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将这一曲线与恐龙的演化和灭绝时间进行对比。
- 结果显示,氧气含量下降的时间段与恐龙灭绝的时期高度吻合,进一步支持了氧气含量下降导致恐龙灭绝的假说。而且,在氧气含量下降的同时,一些依赖高氧环境的生物也出现了灭绝或衰退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氧气含量变化对生态系统的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