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常州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的“一体化”德育品牌如何实施?

常州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的“一体化”德育品牌如何实施?

虫儿飞飞

问题更新日期:2025-08-11 22:54:54

问题描述

常州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的“一体化”德育品牌如何实施?如何让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常州教科院附属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的“一体化”德育品牌如何实施?

如何让初高中德育衔接更紧密、更有实效,真正形成育人合力呢?

一、构建梯度化目标体系,实现德育目标衔接

德育目标不能“一刀切”,需根据初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需求分层设计。初中阶段侧重行为习惯养成、情感态度培养,比如“诚信友善”“责任担当”等基础素养;高中阶段则深化价值引领、社会责任感塑造,聚焦“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通过明确各学段目标的递进关系,避免德育内容重复或断层,让学生在不同阶段都能获得适配的德育引导。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学校容易出现初高中德育“各管一段”的情况,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德育内容感到陌生或脱节。而梯度化目标体系能像“阶梯”一样,让学生的德育成长有迹可循。

二、设计连贯性内容模块,强化德育内容延续性

围绕核心德育主题,打造贯穿初高中的内容模块。比如“红色文化教育”,初中可以通过参观革命纪念馆、学唱红色歌曲等具象化活动开展;高中则可深入研究红色历史、撰写感悟文章、参与红色主题社会实践,实现从“感知”到“探究”的深化。内容设计既要保留主题的延续性,又要体现学段的针对性,让同一主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和深度。

以“生涯规划教育”为例,初中可通过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职业;高中则结合学科特点和升学方向,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课程,这种连贯的内容设计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清晰的成长方向。

三、开展跨学段联动活动,打破德育时空界限

定期组织初高中学生共同参与德育活动,消除学段壁垒。比如举办“学长学姐分享会”,让高中生分享初中到高中的适应经验,传递德育感悟;开展“主题研学共同体”活动,初高中学生组队完成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任务,在合作中相互影响。通过活动联动,让德育从“单学段封闭”走向“跨学段开放”

在社会实际中,初高中学生的交流机会较少,跨学段活动能让他们在互动中看到不同阶段的成长模样,既让初中生对高中生活有期待,也让高中生更有榜样意识。

四、建立师资共育机制,提升德育实施能力

成立初高中德育教研共同体,定期开展联合备课、专题研讨、经验交流等活动。初中教师分享低学段学生行为引导技巧,高中教师交流高学段价值引领方法,实现师资优势互补。同时,组织德育教师共同参与培训,学习一体化德育的理念和方法,确保育人理念和实施标准的统一。

很多时候,初高中教师对彼此学段的德育难点不了解,教研共同体能搭建沟通桥梁,让教师们更清楚“衔接点”在哪里,从而更精准地设计德育方案。

五、完善贯通式评价体系,追踪德育成长轨迹

建立学生德育成长档案,记录初高中阶段的德育表现、活动参与、素养发展等情况,形成动态评价报告。评价内容不仅包括行为表现,还涵盖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变化,让评价从“结果性判断”转向“过程性追踪”。同时,初高中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标准制定,确保评价的连贯性和公正性。

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不仅看重知识能力,更重视品德修养。贯通式评价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德育成长,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觉得教育的衔接关键在细节,德育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目标、内容、活动、师资、评价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搭建连贯的成长支持体系。这样的德育品牌实施,能让学生在初高中过渡阶段更平稳,在品德成长路上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