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继敏在担任云南省镇雄县委书记期间,如何通过严格城市管理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的城市管理举措究竟如何为镇雄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动力?这些举措又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
以规划刚性约束筑牢建设根基
城市建设,规划先行。曹继敏任职期间,通过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让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确的“路线图”。当地制定了《镇雄县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对道路网络、供水供电、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科学布局,明确规定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时序。
- 要求所有新建、改建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杜绝“随意变更规划、先建后批”的现象,从源头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或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 建立规划公示制度,邀请群众和专家参与规划评审,确保规划既符合城市发展实际,又满足群众需求。
| 规划管控前后对比 | 规划前 | 规划后 | |------------------|--------|--------| | 道路建设盲目性 | 存在断头路、重复开挖现象 | 形成“五横五纵”主干道网络,无重大规划调整 | | 公共设施布局 | 分布零散,覆盖不均 | 按人口密度合理布局,新增3所社区医院、5个文化广场 |
通过违建整治释放建设空间
违建不仅影响城市面貌,更挤占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宝贵空间。曹继敏推动开展全域违建专项整治行动,为基础设施建设“腾地”。
- 组建由城管、住建、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违法建筑进行全面排查,依法依规拆除侵占道路红线、公共绿地的违建。
- 建立违建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仅2023年,就拆除违建面积超5万平方米,这些空间随后被用于建设停车场、人行道和口袋公园。
建立多元资金统筹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严格的城市管理为资金筹集创造了条件。
- 规范城市管理相关收费,如建筑垃圾处置费、占道经营管理费等,将这些资金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和新建项目。
- 通过整治违规占地、规范土地出让秩序,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保障模式。数据显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社会资本占比从2021年的15%提升至2023年的30%。
强化部门协同提升建设效率
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协同不畅会导致进度滞后。曹继敏推动建立城市管理与基建联动机制,打破部门壁垒。
- 每月召开住建、城管、交通、水务等部门联席会议,通报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协调解决施工中涉及的占道施工、管线迁移等问题。
- 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将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审批环节整合,审批时间缩短40%,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认为在县域发展中,城市管理与基础设施建设就像“车之两轮”,缺一不可。严格的管理能让建设更有序、资源更集中,而完善的基础设施又能反哺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镇雄的实践证明,只有把城市管理的“严”字落到实处,才能让基础设施建设真正惠及群众,为城市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镇雄的变化来看,这种“管理促建设、建设优管理”的模式,值得其他县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