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成都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成都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可乐陪鸡翅

问题更新日期:2025-08-13 04:52:52

问题描述

成都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从古代的区域划分到如今的精细化设置,成都的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成都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从古代的区域划分到如今的精细化设置,成都的行政区划经历了哪些关键变化,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呢?

古代至近代:行政区划的奠基阶段

早在秦汉时期,成都就已是蜀郡的治所,这一时期的行政区划以郡、县两级为主,为成都地区的行政格局奠定了基础。唐代时,成都成为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治所,行政地位进一步提升,管辖范围涵盖了周边多个县镇。到了明清时期,成都府作为四川省的省会,管辖的州县数量逐渐稳定,形成了“府-县”两级的基本框架。

作为历史爱好者,我发现这一阶段的行政区划调整多与政治中心的迁移、经济发展需求相关,比如随着农业的发展,一些乡镇逐渐壮大,成为县级行政单位的雏形。


新中国成立后:行政区划的初步调整(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的行政区划进入调整期。1950年,成都为川西行署区的驻地,管辖范围包括城区及周边部分县。1952年,川西行署区撤销,成都成为四川省省会,开始对周边县镇进行整合。1959年,新都、郫县、双流等县曾一度划归成都市管辖,后又有过短暂调整。这一时期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战后恢复和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在于理顺城乡行政关系。

这一阶段的调整体现了国家对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通过整合周边资源,让成都的城市功能逐步完善。

|时间|主要区划调整事件| | ---- | ---- | |1950年|设川西行署区,成都为驻地| |1952年|成为四川省省会,调整周边县管辖范围| |1959年|新都、郫县、双流等县划归成都管辖|


改革开放后:行政区划的快速优化(1978-2000年)

改革开放后,成都经济快速发展,行政区划也随之优化。1983年,温江地区撤销,所属的温江、郫县、灌县(今都江堰市)等10县划归成都市,这是成都行政区划史上的重要扩容,让成都的管辖面积大幅增加。1990年,成都市设立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5个城区,城区布局更加清晰。

这一时期的调整明显受到经济发展的驱动,随着城市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需要更大的空间承载产业和人口,撤地设区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举措。


新世纪以来:行政区划的精细化完善(2000年至今)

进入21世纪,成都的行政区划调整更注重精细化和区域协调。2002年,新都县、温江县撤县设区;2015年,双流县撤县设区;2016年,郫县撤县设区并更名为郫都区;2020年,新津县撤县设区。这些“撤县设区”的调整,让成都的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布局更加合理。

为何要频繁进行“撤县设区”?其实这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共享、产业融合,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


独家见解

成都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本质上是城市发展与空间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早期的政治中心辐射,到近现代的经济驱动调整,每一次区划变化都让成都的城市功能更完善、资源配置更高效。如今,成都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合理的行政区划更是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