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舰原为美国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1938年服役,经历二战及多国转手,1982年马岛战争中被英军击沉,成为战争标志性事件之一。
历史背景与建造信息
舰船类型: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
建造国家:美国
建造时间:1935年
服役时间:1938年(美国海军)
原名:USSPhoenix(CL-46)
转售阿根廷:1951年
主要服役阶段与事件
时期 | 事件/行动 | 关键细节 |
---|---|---|
1938-1946 | 美国海军服役 | 参与珍珠港事件、莱特湾海战等 |
1946-1951 | 退役封存 | 战后裁军转入预备舰队 |
1951-1982 | 阿根廷海军服役(更名后) | 执行训练、外交访问等任务 |
1982年5月2日 | 马岛战争被击沉 | 英国核潜艇“征服者”号发射鱼雷 |
技术参数与改造
排水量:12,242吨(满载)
主武器:15门6英寸火炮(美国时期)
改造升级:阿根廷加装“海猫”防空导弹及直升机甲板
动力系统:蒸汽涡轮机,最高航速32.5节
马岛战争中的角色
- 任务定位:战争初期在“禁战区”外巡航,未直接参与进攻
- 争议性击沉:英方认定其存在威胁,单方面扩大交战范围
- 伤亡情况:323名阿根廷官兵阵亡,占战争阿方总死亡半数
战后影响与现状
- 国际法讨论:击沉事件引发对交战规则与禁航区定义的争议
- 残骸状态:沉没于南大西洋3800米深海底,受《国际沉船协定》保护
- 纪念意义:阿根廷国内每年5月2日举行悼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