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国民党发动反共高潮集中行动,与当时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自身考量密切相关。以下具体分析其选择该时段的原因。
- 国际局势的影响
- 欧洲战场局势变化: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等国忙于应对欧洲战事,无暇东顾。这使得国民党认为外部压力减小,国际社会对其国内行动的关注度降低,为其发动反共行动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 日本对华政策调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逐渐调整战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日本希望通过诱使国民党投降,实现“以华制华”。国民党部分高层在日本的诱降下,产生了妥协和反共的倾向,认为可以借机削弱共产党力量,以换取与日本的妥协。
- 国内形势的推动
- 共产党力量发展壮大:全面抗战以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军队数量增加,影响力扩大。国民党担心共产党力量的发展会威胁到其统治地位,因此试图通过发动反共高潮来遏制共产党的发展。
- 国民党内部矛盾与利益考量:国民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政治派别和利益集团。一些顽固派出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坚持一党专政的目的,主张对共产党采取强硬态度。他们认为此时发动反共行动可以巩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同时打压共产党在抗日阵营中的影响力。
- 战略时机的选择
- 冬季作战条件的考虑:冬季是军事行动相对困难的季节,物资运输、部队调动等都面临一定的困难。国民党认为在这个时期发动反共行动,共产党的后勤补给和部队行动会受到一定限制,有利于其取得军事上的优势。
- 扰乱抗日根据地发展节奏:1939-1940年春是抗日根据地进行生产建设和巩固发展的重要时期。国民党选择此时发动反共高潮,可以打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发展节奏,破坏根据地的建设和稳定。
综上所述,1939年冬到1940年春这一时期,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战略时机的选择等多种因素,促使国民党选择此时作为反共高潮的集中行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