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通过制度衔接、市场互通与产业协作,为两岸经济融合提供了实践参考。以下从政策框架、合作机制与风险管控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领域 | 香港经验 | 对两岸的启示 |
---|---|---|
政策协调 | 基本法保障经济制度稳定性 | 建立法律共识框架,明确权益分配 |
金融互通 | 离岸人民币中心与内地资本市场联动 | 试点跨境金融合作区,探索货币流通便利化 |
产业互补 | 服务业与珠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 | 推动台湾优势产业(如半导体)与大陆产业链深度融合 |
民生保障 | 跨境基建(如港珠澳大桥)促进要素流动 | 完善交通网络与公共服务衔接机制 |
风险缓冲 | 联系汇率制度与外汇储备双重保障 | 设计分阶段融合方案与应急响应机制 |
香港通过CEPA协议实现关税减免,2022年与内地贸易额达7530亿美元,证明制度性安排对融合的促进作用。两岸可借鉴此模式,在ECFA基础上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同时建立技术标准互认机制。例如,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已试行台企注册“一窗通办”,未来可推广至更多领域。需注意的是,两岸需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下,通过渐进式试点降低融合风险,如先行开放福建沿海与金马地区民生项目合作,再逐步扩展至全产业链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