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ATM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其软件系统分级设计虽受当时技术限制,但具备一定逻辑性,对后续发展影响深远。
基础硬件控制层
该层主要负责与ATM的硬件设备进行交互,控制诸如现金出钞模块、读卡模块、显示屏等硬件的基本操作。例如,当用户插入银行卡时,此层软件会控制读卡模块读取卡片信息,并将数据传递给上层。它确保了硬件设备能够按照软件指令准确运行,是整个系统的底层支撑。
交易逻辑处理层
在获取到基础硬件控制层传递的数据后,该层负责处理各种交易逻辑。比如,判断用户输入的密码是否正确,验证账户余额是否足够进行取款操作等。它依据预设的业务规则,对交易请求进行处理和判断,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通信交互层
这一层承担着ATM与银行后台系统之间的通信任务。它将用户的交易请求打包并发送到银行后台,同时接收银行后台返回的处理结果。通过安全可靠的通信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使得ATM能够与银行系统实时交互,完成各种交易。
用户界面交互层
该层直接面向用户,负责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它将系统的处理结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用户,如在显示屏上显示操作提示、交易结果等信息。同时,它还接收用户通过键盘、触摸屏等输入设备输入的指令,实现用户与ATM系统之间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