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一世于1825年逝世后,其弟尼古拉一世继位,俄国与法、英的外交关系因欧洲局势变化而出现显著调整。
俄国与法国的关系演变
时间阶段 | 主要事件与特征 | 关系状态 |
---|---|---|
1825-1830年 | 法国波旁王朝复辟,与俄国同为神圣同盟成员,保守主义外交趋同 | 相对缓和 |
1830年后 | 法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尼古拉一世敌视革命政权 | 对立加剧 |
- 关键冲突点:
- 俄国反对法国支持欧洲自由主义运动,尤其是比利时独立(1830年)。
- 法国与英国接近,形成对抗俄国的潜在联盟。
俄国与英国的关系演变
时间阶段 | 主要事件与特征 | 关系状态 |
---|---|---|
1825-1830年 | 合作镇压希腊独立运动,但存在奥斯曼帝国势力范围的争夺 | 合作与竞争并存 |
1830年后 | 英国支持自由主义,俄国镇压波兰起义引发英国舆论谴责 | 矛盾公开化 |
- 核心矛盾:
- 近东问题:英国担忧俄国南下威胁地中海航道,通过《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1833年)加剧猜忌。
- 中亚扩张:俄国向中亚渗透,与英国在阿富汗、波斯的地缘利益直接冲突。
三方互动与欧洲格局
- 维也纳体系松动:法、英倾向自由主义,俄国坚持君主专制,意识形态分歧扩大。
- 克里米亚战争前兆:俄国的黑海扩张与英法维护奥斯曼利益的立场,为1853年战争埋下伏笔。
- 外交阵营重组:法英逐步走近,俄国转向与普鲁士、奥地利强化保守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