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身为华裔参与1996年竞选,需在保留华裔特色同时契合美国主流价值观,其平衡方式影响竞选走向及选民态度。
- 文化认同层面
- 展现华裔传统美德:骆家辉积极呈现华裔勤奋、重视教育、家庭观念强等传统美德。比如,他宣扬自己家族重视子女教育,通过努力实现阶层跨越的故事,让选民看到华裔文化中积极向上、奋斗进取的一面,以此拉近与华裔选民的距离,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感。
- 融入美国多元文化:在竞选活动中,他积极参与美国各类文化活动,如橄榄球比赛、乡村音乐节等,展示自己对美国多元文化的接纳和热爱。他还会用幽默风趣的美式语言与选民交流,消除文化隔阂,让普通美国民众觉得他是“自己人”。
- 政治理念方面
- 遵循美国政治规则:严格按照美国的政治竞选规则和程序开展活动,在制定竞选策略、筹集资金、宣传政策等方面,完全遵循美国的法律和政治传统。例如,在竞选资金筹集上,遵守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规定,确保资金来源合法透明。
- 结合华裔关注议题:在关注美国主流政治议题,如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国家安全的同时,也会兼顾华裔群体关心的问题,如移民政策、反歧视等。他会提出一些有利于华裔群体融入美国社会的政策主张,既满足华裔选民的诉求,又不偏离美国整体的政治价值观。
- 社会形象塑造
- 塑造中立形象:在竞选过程中,骆家辉避免让自己的华裔身份成为选民争议的焦点,努力塑造一个超越种族界限的中立政治形象。他强调自己是代表整个华盛顿州民众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华裔群体。
- 借助多元背景优势:他利用自己的华裔背景,加强与亚洲国家的经贸联系,提出一些有利于美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政策。这既体现了他的独特优势,又符合美国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