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中国为推动国际语言交流成立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世界语组织,以下是相关核心信息:
组织名称与成立背景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inaEsperanto-Ligo)于1951年正式成立,旨在通过世界语(Esperanto)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响应国际和平运动。该组织隶属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国际语言推广机构之一。
关键信息表
类别 | 内容 |
---|---|
成立时间 | 1951年 |
成立地点 | 北京 |
主要宗旨 | 推广世界语,服务国际友好合作 |
首任领导 | 胡愈之(文化界先驱、语言学家) |
主要活动与影响
-
出版与传播
创办《中国报道》(ElPopola?inio)世界语杂志,向全球介绍中国社会发展,最高发行量覆盖80余个国家。
翻译《毛泽东选集》《鲁迅小说集》等经典作品,推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 -
国际交流
主办亚洲世界语大会(1956年),邀请30余国代表参会;
参与国际世界语协会(UEA)活动,成为亚洲地区重要联络枢纽。 -
教育与普及
开设世界语培训班,培养专业人才;
推动高校(如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立世界语课程。
历史意义
作为中国与世界语运动的重要纽带,该组织在冷战时期突破政治壁垒,搭建民间外交桥梁,至今仍通过世界语促进跨国文化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