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锡豪被捕后,“义群”组织迅速衰落,核心成员四散,地盘被其他势力蚕食,最终瓦解。
势力变化关键节点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
1974年 | 吴锡豪被捕入狱 | 失去核心决策者,组织陷入混乱 |
1975年 | 骨干成员被通缉 | 领导层全面崩溃,多地据点失守 |
1978年 | 财产遭查封 | 经济链断裂,无法维持运作 |
1980年代 | 新生代帮派崛起 | 剩余势力被14K、新义安吞并 |
具体演变过程
-
组织结构崩解
吴锡豪作为“义群”唯一话事人,未设立明确接班人体系。其被捕后,四大头马中三人潜逃海外,剩余派系为争夺控制权爆发内斗。据香港警务处档案显示,1975-1977年间涉及“义群”的暴力案件下降73%,侧面反映组织已丧失行动能力。 -
经济命脉断绝
该帮派70%非法收入依赖吴锡豪建立的跨国贩毒网络,1975年国际刑警联合行动截获其价值2.3亿港元的毒品运输线。财务总管陈仲民被捕后,账目系统瘫痪,导致多个堂口因资金短缺自行解散。 -
地缘势力消长
原控制的油麻地、旺角等6个重点区域中:
- 4个被新义安渗透接管
- 2个成为14K与新义安争夺区
至1982年,警方登记在册的“义群”成员从巅峰期2000余人锐减至不足80人。
- 法律持续打击
香港廉政公署1977年启动“猎虎行动”,针对残余势力实施17次专项清剿,查没包括弥敦道商业大厦在内的23处资产,彻底摧毁其东山再起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