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抖音总裁在公开场合及内部会议中多次强调对营销号的治理决心,提出“内容生态净化”为核心目标,通过技术升级与规则完善双管齐下。以下为具体态度与措施梳理:
一、治理态度
- 零容忍立场
明确将虚假宣传、恶意营销列为平台“红线”,要求团队“发现即处理”,并公开表态“绝不允许流量为王损害用户体验”。 - 长效治理思维
强调治理需“标本兼治”,提出从算法机制到用户教育的全链路优化,而非短期突击行动。
二、具体措施
措施类别 | 具体内容 | 实施效果 |
---|---|---|
算法优化 | 升级AI识别模型,强化对标题党、数据夸大类内容的敏感度 | 2023年Q3违规内容识别率提升40% |
账号管控 | 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限制违规账号流量曝光,增设“营销行为分”评分机制 | 高风险账号日均流量下降65% |
用户反馈 | 开通“一键举报”快捷通道,对有效举报者给予平台积分奖励 | 用户举报量同比增长200%,处理时效缩短至24小时内 |
生态共建 | 联合第三方机构发布《营销内容合规指南》,明确12类禁止行为 | 企业账号自查整改率超80% |
三、深层逻辑
- 合规与用户体验平衡
通过技术手段过滤违规内容,同时保留优质营销号的创作空间,避免“一刀切”引发创作者流失。 - 数据驱动决策
依托平台日均千亿级数据流,动态调整治理策略,例如针对“热点蹭流量”行为增设临时监测模块。
四、争议与挑战
- 界定模糊性:部分用户认为“营销号”定义边界不清,可能导致误伤原创账号。
- 执行成本:人工审核团队规模需同步扩大,2023年抖音内容安全团队已扩充至万人级别。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抖音2023年第三季度《社区治理报告》及公开演讲实录,内容符合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