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9年前的今天,1765年4月15日(农历1765年闰2月26日),俄国文学和科学界巨擘罗蒙诺索夫逝世。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765)俄国化学家,哲学家。1711年11月19日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卡亚省杰尼索夫卡村,1765年4月15日卒于圣彼得堡。1730年到莫斯科考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1735年他转入圣彼得堡科学院附属大学学习。1736年被圣彼得堡科学院派往德意志学习矿业,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1741年回圣彼得堡科学院,任物理学副教授。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大学。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1764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由于他在俄国科学史上的诸多贡献,特别是质量守恒定律和对俄罗斯语法的系统编辑,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
罗蒙诺索夫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是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者。他的科学宇宙观的基础是微粒哲学。他认为微粒(分子)是由极小的粒子元素(原子)组成的。他坚决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说和热素说。他用微粒概念解释热的现象,提出了热是物质本身微粒的运动的理论。1748年他提出过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1756年他通过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金属的实验,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反应。他还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理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原因。这些理论为俄国理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首先将这些理论称为物理化学。由于当时的俄国远离世界科学中心,他的这些重要成果未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在物理学方面,罗蒙诺索夫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指出热是物质本身内部的运动,从本质上解释了热的现象;他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容器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结果;1741年,他创立了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学说,认为微粒(分子)由极小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如果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的,它便是单质;如果物质是由几种不同粒子组成的,它们便是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决于组成物体微粒的性质……。这些理论为俄国的物理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452 年 ] 4月15日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诞生
[ 1645 年 ] 4月15日 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史可法就义
[ 1765 年 ] 4月15日 俄国文学和科学界巨擘罗蒙诺索夫逝世
[ 1907 年 ] 4月15日 俄国和日本军队撤离满洲
[ 1912 年 ] 4月15日 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误撞冰山沉没
[ 1912 年 ] 4月15日 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诞生
[ 1914 年 ] 4月15日 中国拒绝接受麦克马洪线
[ 1917 年 ] 4月15日 黄兴归葬岳麓山
[ 1919 年 ] 4月15日 《新青年》提倡男女公开社交
[ 1923 年 ] 4月15日 班廷发现胰岛素获诺贝尔奖
[ 1926 年 ] 4月15日 冯玉祥退却 张作霖入京
[ 1926 年 ] 4月15日 军阀禁止刘海粟用裸体模特儿教学
[ 1927 年 ] 4月15日 “四·一五”广州大屠杀
[ 1942 年 ] 4月15日 中国远征军解仁安恙英军之围
[ 1958 年 ] 4月15日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