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59年前的今天,1665年8月13日(农历1665年7月3日),我国的江淮地区刮起了一场台风。
台风在中国古代,也往往被称之为“飓风”、“大风”、“暴风”,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太平洋,太平洋上生成的气旋性环流,也就是台风,往往会登陆到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并带来强烈的天气变化,甚至形成灾害,所以,我国的历史文献中留下了对台风的丰富记载。
唐代文献《岭表异录》中记载道:“南中夏秋多恶风,彼人谓之‘飓’。”这里的“南中”是指岭南地区。
热带气旋
康熙四年农历的七月初三日,即1665年8月13日,我国的江淮地区刮起了一场台风,这个台风是从黄海直接登陆到我国的江苏省的,因此,给江淮地区带来了暴雨和风灾,江苏省东台县(今东台市)的海岸上,涌起了数丈高的海潮,大量的房屋被淹没,“凡三昼夜风始息,草木咸枯死,盖百年来未有之灾。”
台风与气旋认知
在中国古代,人们并不了解台风真正的起因,也无法预测台风的路径,因此,台风带来的灾害一直困扰着当时的人们。现代地理学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才逐步认知到了台风真正的起因。
台风其实就是指热带气旋,热带气旋又是什么呢?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海面上生成的气旋性环流,所以,本质上来讲,台风就是气旋。
形成于冰岛上空的温带气旋
既然有气旋,就有反气旋,本质上来讲,气旋就是低气压,反气旋就是高气压,低气压即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低的气团,高气压就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高的气压,地球上的气流之所以会出现低气压和高气压,是由于海拔和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的,并不是每个地方气温都是一样的,简单来说,气温高的地方,气压就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就高,气流总是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于是,就形成了风。
在北半球,当某个地方的气压比周围的气压低的时候,风就从四周吹向中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气团,这就是低气压,即气旋;当某个地方的气压比四周高的时候,风就从中心吹向四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一个顺时针旋转的气团,这就是高气压,即反气旋。在南半球,情况则是相反的,南半球的气旋是顺时针旋转,反气旋是逆时针旋转。
澳大利亚南部顺时针旋转的低气压(气旋)
台风其实就是一个强烈的热带气旋,中心风速达到每小时118公里以上的热带气旋就是台风。
地球的大气层是一个三维空间,并不是一个平面,当风从四周吹向中心之时,中心的气流就会堆积,相对于高空来说,形成了一个高压区,这样一来,气流又从地面被迫抬升到了高空,上升气流往往会导致阴雨天气的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台风能够带来降雨的原因。
高气压(反气旋)的情况则是相反的,气流从中心吹向四周,使得地面中心的气压越来越低,高空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就会被迫下沉,下沉气流往往不易引起降水,所以,气旋发生之时,往往出现晴朗的天气。
南半球的反气旋,即高气压,中心没有多少水汽
在夏季,台风(气旋)会带来降雨,反气旋则会带来干旱天气,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就是因为长期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所导致的,副热带高压就是副热带反气旋。在冬季,反气旋还会带来寒流,因为冬季的反气旋,一般来自高纬度地区,会带来冷空气,当然,在秋季和春季,受反气旋控制的地区,往往会出现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天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高温干旱的天气,是受到了“反台风”的影响,即受到了副热带反气旋的影响。当副热带反气旋控制的地区,闯入了一个台风(热带气旋)以后,就会立刻带来降雨,高温干旱的天气会变得凉爽起来,因此,台风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台风所到之处,往往会带来降雨、降温的天气,有利于缓解当地的高温和干旱,当然降雨量过多,则有可能会出现暴雨,引发洪涝灾害。
当太平洋上生成了一个热带气旋以后,它为什么会运动到东亚大陆呢?因为在地球的中纬度地区的上空,从整体上来看,盛行西风,有一个西风带,受到西风的影响,台风的运动路径,整体上来看,一般都是向西向北的。夏季,我国的东部地区,本来是受副热带反气旋的影响,呈现高温干旱的天气,突然从太平洋上,来了一个热带气旋,就会带来降温降雨的天气。
澳大利亚南部的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为什么台风来了以后,风力很大,而受到副热带高压(副热带反气旋)控制之时,感觉没有多少风呢?在地球上,气旋所控制的地区,面积一般比较小,最大不过2000至3000公里,最小只有200至300公里,而反气旋所控制的地区,面积则特别大,最大之时可以达到数万公里,所以,反气旋虽然也是一个气团,但是,气流总是缓慢地从中心吹向四周,当中心的气压缓慢降低之后,高空的气流也会缓慢的吹向地面的,因此,反气旋不容易引起风暴。
地球上的反气旋,如果形成风暴,一般就是暴风雪,冬季形成的暴风雪,是高纬度地区的冷高压气团带来的,反气旋有冷性的,也有暖性的,夏季的副热带高压就是一个暖的反气旋,而在冬季,西伯利亚和北极圈附近的反气旋,就是冷的反气旋,这个冷的反气旋的面积非常之大,当气流聚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一泻千里,如同决堤的海潮一样,奔向我国的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这就是冬季的寒潮。因此,本质上来讲,冬季的寒潮和夏季的台风是一个道理。
木星上的“台风”,刮了350年,风速极高
反气旋的面积非常大,风速往往是缓慢的,在夏季不容易形成风暴,但是,在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人类在木星和海王星上观察到了非常强烈和稳定的“反气旋风暴”。
海王星上的大黑斑
太阳系最强烈的反气旋风暴,就是木星上的大红斑,人类发明天文望远镜之后,就看到了木星的卫星,并且还看见了木星上有一个大红斑,这个大红斑非常像地球上的“台风眼”,其实,它就是一个“台风”,并且是人类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台风”。
木星大红斑的面积有多大呢?东西长2.4至4万公里,南北宽1.2至1.4万公里,地球的直径平均值约为1.2万公里,也就是说木星的这个大“台风”可以把整个地球装进去。
木星上的大红斑与地球大小的比较
世界上第一个看的木星大红斑的人是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罗伯特·胡克,他在1664年首次看到了木星上有大红斑,不过,他在当时可能没看清楚,因为他认为木星的大红斑是在北赤道区。1665年,法国天文学家卡西尼第一次确定了大红斑的位置,卡西尼后来还发现了土星的四颗卫星,为了纪念卡西尼,美国人后来将探测土星的航天器命名为“卡西尼号”。
木星的大红斑自从被发现之后,就一直存在,公元1664年,即清康熙三年,也就是说这个“台风”从清朝康熙年间,一直刮到现在,至少已经刮了350年了。
木星的大红斑风速有多高呢?边缘的风速是每小时430公里,地球上的台风一般是每小时118公里至239公里,超过了239公里,即是超级台风,每小时230多公里的风速,往往会将地球上的树木连根拔起,吹毁房屋。风速如果达到了430公里,那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把地球放进木星的大红斑,地球地面上的所有人造物体,都会被摧毁。
木星与木星上的大红斑
木星的大红斑边缘的风速非常大,但是中心的风速却比较低,越靠近中心,气流反而越来越稳定,大红斑的中心只有少量的气流在流动,所有,待在木星大红斑的中心是比较安全的。其实,地球上的台风也是一样的,站在台风眼,反而会感觉到很平静,台风眼的直径一般是30到65公里,这个面积看上去很大,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刮台风的时候,站在台风眼就是安全的,因为台风的中心虽然相对比较平静,但是,紧挨着台风眼的是台风的眼壁,这是一堵风墙,是强烈的雷暴区,也是整个台风系统中,天气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以人类现在的技术而言,首先是走不进台风的核心区,走进了核心区,也无法走过这堵风墙,不过,物极必反,走过了这堵墙到达了台风眼就安静了,但是我们人类还是不能站着台风眼,因为台风是不断移动的,台风眼的区域是变动的。
[ 1521 年 ] 8月13日 西班牙军队攻陷特诺奇蒂特兰
[ 1665 年 ] 8月13日 我国的江淮地区刮起了一场台风
[ 1891 年 ] 8月13日 中华民国副总统李宗仁出生
[ 1899 年 ] 8月13日 英国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诞辰
[ 1905 年 ] 8月13日 挪威成为独立国家
[ 1910 年 ] 8月13日 南丁格尔逝世
[ 1912 年 ] 8月13日 人类首次发现癌细胞
[ 1920 年 ] 8月13日 蔡和森致信毛泽东倡议建共产党
[ 1926 年 ] 8月13日 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出生
[ 1927 年 ] 8月13日 蒋介石第一次下野
[ 1937 年 ] 8月13日 淞沪会战爆发
[ 1939 年 ] 8月13日 日军占领深圳封锁香港
[ 1943 年 ] 8月13日 国民党“降官如毛,降将如潮”
[ 1945 年 ] 8月13日 越南八月革命节
[ 1945 年 ] 8月13日 毛泽东提出抗战胜利后对蒋方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