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19:09:01 阅读:240
二十四节气秋分
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
秋分三更
雷声开始沉寂:古人认为,雷声是由于阳气旺盛而产生的。秋分过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出现雷声。
虫巢:春分时出土的一些小昆虫,秋分后会陆续返回土壤,准备过冬。
水开始干涸:水汽不像夏天那么丰富,会开始干涸,所以我们会感觉空气越来越干燥。
秋分简介
“秋分”是“半”的意思。中国古书《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阴阳同相,故昼夜均匀,寒热相等。” “秋分”有两层含义:一是太阳有一天到达黄道经180度,直接射向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白天和黑夜均分为24小时,各12小时;世界上不存在极地昼夜现象。秋分以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变大,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变大。二、按照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之始的季节划分方法,秋分位于秋季九十天之中,平均分配秋天。
气象专家表示,按照农历,“立秋”是秋天的开始,“霜降”是秋天的结束。 “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九十天的一半。从秋分开始,气候将呈现三个主要特征:阳光直射位置不断从赤道向南半球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越来越明显。白天会逐渐变短,夜晚会变长(直到冬至,夜晚最长,白天最短);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幅度将高于10;气温一天天下降,一天天变冷,渐渐进入深秋时节。南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秋分期间,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广大地区已进入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北方冷气团已经开始产生一定影响。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刚刚结束。这里凉风习习,天蓝蓝,风和日丽,天气晴朗。秋天空气清新,桂花香,螃蟹肥,菊花黄。秋分,是一个美丽宜人的时节。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节气。秋分后,太阳直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但地面散失的热量却更多,气温下降的速度明显加快。农谚云:“一场秋雨一夜寒”,“秋分夜白露,一夜寒”。 “八月,雁门开,脚下霜”。东北地区早春秋分出现霜冻并不奇怪。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秋收、秋耕、秋播种的“三秋”尤为紧张。秋分时节,棉芽、烟叶由绿转黄,正是收获的好时节。华北地区冬小麦播种工作已开始,长江流域和南方广大地区正忙着收割晚稻、耕地准备播种油菜。干旱少雨或秋分期间连续降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续降雨,会导致农作物收成倒伏、发霉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 “三秋”是忙碌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早”。秋季农作物的及时收获,可以使其免受早霜和连雨的危害。冬季作物及时早播,可以充分利用冬前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为来年高产奠定基础。 “如果到了秋分还没有出现头,就应该砍下来喂老牛。”南方双季晚稻抽穗开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早期低温多雨造成的“秋寒”天气是晚花、晚果的主要威胁,必须引起重视。做好预测和防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