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20 19:28:01 阅读:217
小暑二十四节气
小暑:暑的意思是热的。小暑是指气候开始炎热的时候。
小树三猴
暖风来了:风带着热浪。
墙上的蟋蟀:蟋蟀开始逐渐从田地里迁到庭院里。
鹰始之:在老鹰的带领下,幼鹰飞出巢穴,开始学习飞行捕食猎物的技能。
小树简介
每年7月7日、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称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暑有大暑之分,正月小,中月大,现在暑还小。”夏天意味着炎热,小暑小。热,不是很热。意思是天气开始热了,但还没有达到最热的地步。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都是这样。此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来临,气温升高,进入干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数量开始增多。小暑过后,南方要注意防旱,北方要注意防涝。全国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田间管理有待加强。
小暑前后,东北、西北地区除冬春小麦等农作物收割外,农业生产以田间管理为主。早稻正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必须在高温前收获。田地必须保持干湿。中稻已拔节,已进入孕穗期。应根据生长情况追施肥料,促进大穗、多粒。单季晚稻分蘖,应尽早施分蘖肥。要防治双晚苗病虫害,定植前5-7天施足“新娘肥”。 “小暑天气炎热,棉花修剪不停。”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大量施用花铃肥的同时,必须及时修剪枝条、修剪、老叶,摘除老叶,协调植株养分的分配。加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铃铛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繁盛的季节。及时防治病虫害是田间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 ”
随着小暑的开始,江淮流域的梅雨已经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以北广大地区已经开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多,雨量相对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正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的东南季风雨季中期。南海西南季风雨季正值;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普遍高温少雨。频繁的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因此及早蓄水防旱非常重要。农谚说:“三伏天的雨是锅里的米”。虽然此时雷暴、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对水稻等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对棉花、大豆等干旱作物造成损害。蔬菜受到不利影响。
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依然较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引发锋面雷暴天气。 “小暑雷雨,梅花逆黄”。小暑季节的雷阵雨往往是“黄梅逆流”的天气信息。预示着雨带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一段时间。
绿树成荫,天气有些热。南方小暑期间平均气温在26左右。现在已经是盛夏了,感觉还挺热的,但还没有到最热的时期。 7月中旬,华南东南部低海拔河谷地区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30以上、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集中期,不利于杂交水稻抽穗开花。除了提前在布局时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外,对于已经种植的也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能看到霜雪,相当于华南早春的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地区进入暴雨最多季节。 7、8月的大雨日数可占全年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经常发生山洪甚至泥石流。但华南东部地区,小暑过后,由于副热带高压频繁控制,晴高温天气频繁,时期开始进入夏末干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东旱西涝的气候特征与农业丰裕和干旱密切相关。必须尽早采取防旱、防洪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进入雷雨天气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恶劣的天气现象,经常伴随着强风、大雨,有时还会伴有冰雹。很容易造成灾难,所以一定要注意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