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4 10:44:40 阅读:349
中学的学习好坏与智商没有绝对的关系,智商高的同学,可能是在记忆、理解上快别人一步,但如果他不学习,一样是什么都不会。反倒是那些踏踏实实学习的同学,高考时候更容易取得高分,因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而不是依赖优势。
短时间如何做到快速提升,无外乎就是在和别人同样的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吸取并掌握知识。做好时间管理是重中之重。但如何真正的做好时间管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正确地做到的。
首先记住,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为学习成绩而苦恼的同学,常常也伴随着觉得时间不够的苦恼。因为他们觉得,要想把成绩赶上来,必须给自己“补课”——多补习以前的基础或者多找点别的教辅材料来做一下。老师上课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业,每天连作业都做不完,哪里来的时间去自己学习?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达到了人的生理极限了,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出来了,但进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书做题的时候,有些个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学却似乎很悠闲的样子。如果时间利用都到了这步田地,自己还有再改进的余地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想用一句话解释:“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学习时间也有“马太效应”要明白效率和实践的关系,我们来算一笔时间账:一个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学生,除了上课一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大概有10个小时。这个时间长度可以保证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够的时间来休息。如果我们要拼命的挤时间,大概能多挤出来多少呢?假设你每天只睡六个小时——这已经很夸张了,偶尔一天只睡六个小时都觉得没什么,而如果连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话,很多人都会受不了。然后三顿饭总共只用一个小时,用在走路上的时间(即使是从寝室到食堂到教室三点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个小时,用了洗脸漱口上厕所以及其它杂务也要一个小时。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达到了16个小时。这样,我们比别人的学习时间增加了6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实际上,每天多60%的话累加起来确实相当惊人。一个人如果真的能这样坚持下来,取得进步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有人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记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记不住。
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一个成绩优秀的同学,他只需要花五分钟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一个成绩比较差一点的同学,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被一道数学题难个半个小时其实很正常。我们这样一算,学习好的同学一个小时可以解决12道这样的题目,而差一点的同学一个小时只能解决6道这样的题目。我们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时间,结果一算(10个小时×12):(16个小时×6)=120:96=5:4。人家一天学习十个小时的效果反而比我们学习16个小时还要高出25%!
换句话说,我们付出了比别人多60%的努力,却换来比别人低25%的效果,这可真够冤的。
这笔账算起来是比较吓人的。尽管这个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结论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考虑到一天学习16个小时,如此高强度的学习会让人身心疲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这种效率上的差距只会更大。这就是为什么越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而越是成绩比较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的用不完。我有时候到中学里面讲课,讲完之后会让老师们找一些各个成绩段的同学来和我聊聊天,基本情况都是这样:
排名靠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除了做作业以外根本没时间自己学习;而排名靠前的同学,则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其实没多少,每天放学之前就已经把家庭作业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时间可以自己找点题来做找点书来看,还可以小小的休闲娱乐一下。
对于那些希望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改变现状的同学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对于这种现象,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是指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社会现象。
通过我们之前对高三学习时间的分析,不难发现学习领域中存在着一种类似“马太效应”的现象。优秀的学生因为轻松应对学习和作业,剩余时间较多,得以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提升;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和作业成为沉重的负担,效率低下,甚至难以完成作业,时间被不断挤压,陷入恶性循环。学习成果的差异愈发明显,形成了一种“贫富差距”。
要解决这个问题,单纯靠增加时间投入是无济于事的,就像贫困者仅靠节省储蓄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一样。我们必须认识到,除了时间之外,效率是更为重要的因素。若只关注时间的长短,便容易陷入“马太效应”的陷阱之中。在规划时间时,我们需要明白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无法无限制地挤压;但我们可以显著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挖掘更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如何提升时间利用效率呢?首要原则就是学会取舍。在处理好人际关系时,我曾提到一个原则:“不要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同样地,在对待时间管理上,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不要试图把所有事情都做完。”有些人列时间计划时过于追求全面和完美,这反而会忽略了时间的有限性和事务的优先级。任何计划都无法预测所有情况的发生,总会有突发情况打乱原有的安排。我们必须明白,不可能完成所有的任务。面对选择和任务无法完成时,我们应如何选择?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经济学上的“机会成本”概念来理解这种选择的重要性。所谓机会成本指的是因放弃某种机会所造成的潜在损失。同样地,在选择做某件事情时,也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的选择和机会。我们应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一道难题挑战十足,若是能在高考试卷中披荆斩棘完成所有题目后仍有余力解决最后的大挑战,那无疑会为你的分数添砖加瓦。若前面的题目便让你捉襟见肘,此时挑战难题则可能成为累赘,因为你可能因此而无法充分展示你的水平。做题的过程要确保既满足成就感又能提高解题能力,因此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至关重要。过于简单的题目无需浪费时间,而过于困难的题目则可能让你失去信心。对于高手而言,或许攻克难题是他们的强项;而我们普通人只要稳稳把握中等难度的题目就足够了。待中等难度题目熟练掌握后,那些曾经看似艰难的难题也会逐渐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除了做题,制定合理的时间计划也是关键。一些人制定时间表时过于紧凑,导致实际执行时往往无法完成计划任务。这不仅会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更可能使你失去按计划学习的信心,导致生活重回混乱无序的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制定计划时应适度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确保每天的任务能够完成,从而获得成就感并增强继续前行的信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标准,才能真正高效利用时间。
安排学习时间时还需根据不同内容的学习特点来灵活调整。每个小时都是独特的,我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适合阅读、理解和背诵的时间段应该是精力旺盛、不易受干扰的较长时间段。而那些精力不太旺盛、容易受干扰的时间则更适合用来做题。因为做题需要动笔演算,可以强迫我们集中注意力,即使在环境吵闹或精力不佳的情况下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原则还包括适当的休息。虽然通过挤压时间可以多做很多事情,但如果缺乏足够的休息,效率将大打折扣。在高三阶段,除了挤时间学习外,还需要学会挤时间休息。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是确保高效学习的关键。合理的时间规划、适度的任务安排、结合学习特点的时间调整和适当的休息,都是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重要原则。在我高三的学习阶段,我养成了睡午觉的习惯,晚上也总是在12点之前睡觉。虽然这与我个人的贪睡有关,但在制定时间计划时,保证必要的休息还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学们喜欢熬夜,因为夜里安静,有利于学习。但这样会影响白天的精神,上课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师发现,睡的很不安稳,于是课没有听好,觉也没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实高中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要浪费时间很容易,一晃就过去了;要努力学习也足够长,学习任务重的时候偶尔熬夜可以,长期如此肯定坚持不住。
学会执行是最重要的,把良好的计划变成现实。就像我们学习需要预习和复习一样,计划也需要每天执行之前牢记在心,也应该在每天执行之后进行检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恒。我每天制定的计划,每天晚上都要拿出来检查检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没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后统计统计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大概能完成60%,时间久了,基本上能维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具体忘了是谁。总之是有一位古人,总觉得自己每天都会做一些错事,为了少犯错误,他就想了一个主意:拿出一个碗、一包黄豆、一包绿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黄豆放进碗里,做了一件错事就把绿豆放进碗里。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就数一数里面有多少颗黄豆多少颗绿豆,然后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就这样日复一日,黄豆逐渐增多而绿豆日渐减少。
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监督自己的好处。无论做了什么事情,每天睡觉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该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该怎样改进。这样才能不停的进步,而不至于停滞不前。我们制定了计划,就需要每天都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这样才能督促自己不断改进,真正做到制定好计划、执行好计划。
我说了那么多关于如何进行时间管理的话,就是没有告诉大家该怎么样列一张每天如何安排时间的表格。实际上,这可能是在时间计划中最不重要的一个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填满整张表格,但里面的东西可能对学习毫无帮助。
我们都知道,同样是一张写满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试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把试卷写满不是本事,知道该写上什么正确的内容才是本事。时间管理也是一样,列出表格把时间填满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间填入正确的内容,然后认真执行,这才是真正的本事。
曾经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放假了,我一定要....!结果呢?过不了一个月,就又变回了原样。背后的原因,是因为你没有一个真正的学习计划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不要急于整理了一些学习计划表的模板,根据自己的需要填写一份吧,还有一个新学期的成绩对比表,用好了可以有效查漏补缺、有的放矢。错题本的模板也要来一份,要知道这是各学霸都在推荐的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希望同学们可以合理管理时间,认真执行,提高学习效率,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上,也成为了一个优秀的时间管理者!
周至中学如何通过家校合作机制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 2025-07-24 10:35:19]
周至中学要通过家校合作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这该如何实现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少林寺旅游的武术表演时间是什么时候? [ 2025-07-24 08:56:45]
少林寺旅游时大家肯定会好奇,究竟武术表演时间是什么时候呢?一般来说
小泉连续5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具体时间及对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有哪些? [ 2025-07-24 08:46:52]
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任期间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其行为引发亚洲多国强
《葬花吟》二胡演奏与简谱教唱如何结合学习? [ 2025-07-24 07:46:05]
要想把《葬花吟》二胡演奏与简谱教唱结合学习,以下途径或许能有所帮助:熟悉《葬花吟》简谱这是基础,要借
24cake在不同城市的配送范围和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 2025-07-24 07:21:14]
不同城市的具体配送规则是否存在差异?24cake作为一家提供定制化蛋糕服务的品牌,其配送政策
平安符简笔画教程怎么画,适合儿童学习吗? [ 2025-07-24 05:37:02]
平安符简笔画是否需要特定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平安符简笔画步骤解析平安符作
乐乐课堂古诗在哔哩哔哩平台有哪些免费学习资源? [ 2025-07-24 04:31:19]
如何高效利用这些资源提升古诗学习效果?乐乐课堂作为专注于中小学教育的平台,其古诗课程在哔哩哔
如何查看抖音注册时间? [ 2025-07-24 02:41:24]
为什么用户需要知道自己的账号注册时间?操作步骤说明APP内查询打开抖音
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向哪个地区学习? [ 2025-07-24 02:30:01]
俄国历史上,彼得一世改革主要是向哪个地区学习?具有什么影响?
唐代宗广德年间与日本天平宝字年号的时间对应关系如何? [ 2025-07-24 00:02:51]
唐代宗广德年间(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与日本天平宝字年号(757年八月—765年一月)存
24式太极拳视频是否标注了完整套路时长及分阶段学习建议? [ 2025-07-23 22:44:47]
24式太极拳视频到底有没有标注完整套路时长和分阶段学习建议呢
优学亦优在多平台(手机、电脑、平板)上的学习数据如何实现同步与优化? [ 2025-07-23 20:17:45]
如何确保不同设备的学习数据无缝衔接且不占用过多存储空间?核心技术路径技术模块实现方式
如何通过家常菜视频学习地方特色菜的做法? [ 2025-07-23 20:13:23]
在碎片化时代,能否仅凭短视频掌握地道风味?一、选择权威平台与内容类型平台特点推荐类型学习优势抖
如何利用动态有声简谱高效学习“再见了大别山曲谱”?有哪些推荐的练习方法? [ 2025-07-23 17:55:44]
动态有声简谱如何与传统学习方式结合提升效率?一、动态有声简谱的核心优势
如何利用“练习与测试”的反馈机制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 [ 2025-07-23 17:10:19]
怎样利用练习与测试的反馈来真正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个性
如何通过分阶段策略有效培养好习惯?习惯养成是否真的需要严格遵循时间表? [ 2025-07-23 13:30:09]
习惯的形成本质上是神经元路径的固化过程。根据神经科学实验数
儿童学习航天飞船简笔画有哪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 2025-07-23 12:42:23]
儿童学习航天飞船简笔画究竟有哪些简单易学的方法
““请安静的忘记我”中“当你知道时间不多的时候,就计划着如何让我离开你”这句歌词具体暗喻了怎样的情感矛盾?” [ 2025-07-23 10:12:16]
当“时间”成为最后的筹码,主动的离开是否反而成
哪些玩陀螺视频适合新手学习基础速拨技巧? [ 2025-07-23 09:53:55]
到底哪些玩陀螺视频能让新手学好基础速拨技巧呢?以下是几种适合新手学习基础速拨技
学习24段魔尺变爱心后,如何巩固技巧并提升折叠速度? [ 2025-07-23 09:18:07]
学习24段魔尺变爱心后,怎样才能更好地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