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2 09:47:57 阅读:169
1974年深秋的哥本哈根港,晨曦中升起五星红旗的"盐亭"号货轮缓缓驶入泊位。这艘载重1.2万吨的散货船历时38天航行,跨越三大洋1.8万海里,圆满完成从上海港至北欧的首航任务。哥本哈根港务局记录显示,该船此次承运的5000吨五金机械和纺织制品,成为中丹建交24年来最大规模单批货物运输。
港区作业数据显示,"盐亭"号在72小时内完成全部卸货,装卸效率达到每小时120吨,与同期国际标准持平。丹麦《贝林时报》特别关注货轮配备的国产导航系统,称其"在北海复杂航道中展现出精准的定位能力"。
11月5日,哥本哈根港务局主席莫尔特主持的欢迎仪式成为两国经贸关系的破冰事件。中国驻丹麦临时代办张克仁在致辞中强调:"这条航线的开通,将中国长三角工业带与北欧制造业中心紧密相连。"丹麦外交部经济司司长弗莱明·阿厄鲁普则透露,1973年丹麦对华出口仅380万美元,此次航运突破将推动双边贸易规模实现几何级增长。
三日后举办的甲板招待会更具象征意义。150余位出席者中包括17家丹麦航运企业代表,其中马士基集团现场提出合作意向。华侨代表陈德昌回忆:"看到国产巨轮停泊在安徒生故乡,我们特意带来广东醒狮表演,码头上《东方红》乐曲与北欧海风交织的场景令人热泪盈眶。"
相较于1958年苏联援建的"跃进"号(1963年处女航沉没),"盐亭"号实现三大技术革新:
技术参数对比表(单位:吨/节)
项目 | 跃进号(1958) | 盐亭号(1974) | 提升幅度 |
---|---|---|---|
载重量 | 15930 | 12000 | -24.6% |
航速 | 18.5 | 16.8 | -9.2% |
燃油效率 | 195g/马力时 | 175g/马力时 | +11.4% |
船员编制 | 62人 | 48人 | +29.2% |
此次航行直接推动中欧海运协定修订,1975年中国对北欧出口同比增长217%,其中江苏生丝、浙江茶叶通过该航线运输量增长8倍。更具战略意义的是,航线形成"上海-苏伊士-直布罗陀-汉堡-哥本哈根"的钟摆式运输网络,使中国外贸船舶首次实现欧亚航线的全程自主运营。
丹麦航运协会1975年度报告指出:"盐亭号的成功促使北欧船东重新评估中国造船能力,目前已有3艘万吨级订单进入谈判阶段。"此事件后五年间,江南造船厂累计承接北欧船舶订单12艘,创汇1.2亿美元。
当"盐亭"号完成历史使命退役时,其开创的航线已成为中欧贸易黄金水道。2018年,中远海运集团"银河号"集装箱船通过人工智能航线系统,将哥本哈根港到港时间精确控制在15分钟误差内,而这条数字化航路的起点,正始于44年前那艘划破北海晨雾的中国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