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汪精卫南京遇刺:民国政坛的惊天枪声

汪精卫南京遇刺:民国政坛的惊天枪声

时间: 2025-07-24 08:17:52 阅读:260


1935年11月1日,南京中央党部内三声枪响,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应声倒地,这场震惊全国的刺杀事件揭开民国政坛权力暗战的冰山一角。

山雨欲来:全会前夕的政治暗流

1935年的中国内外交困,日本侵华野心昭然若揭,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白热化。蒋介石与汪精卫虽表面合作,实则貌合神离。汪精卫主张对日妥协,因签订《塘沽协定》被斥为“卖国贼”,民间反汪情绪高涨。与此同时,蒋介石借“剿共”之名巩固军权,汪精卫则以“党统”自居,试图制衡蒋的独裁。

11月1日,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各派系人物齐聚。开幕式后,全体代表合影成为刺杀事件的导火索。蒋介石因预感危险临时缺席,汪精卫则代其居中而坐,这一细节成为后续阴谋论的关键。

血色清晨:中央党部的三声枪响

9时35分,合影即将结束时,记者群中突现一名青年——孙凤鸣。他高呼“打倒卖国贼”,向汪精卫连开三枪。第一枪击中左颧骨,第二枪贯穿左臂,第三枪嵌入脊椎。汪精卫当场倒地,现场陷入混乱:张静江滚落轮椅,孔祥熙钻入车底,张学良飞身踢飞刺客手枪。

孙凤鸣当场被捕,但吞服鸦片自尽未遂。他受尽酷刑,仅留下一句:“吾为四万万同胞而行动!”三日后伤重身亡。汪精卫被紧急送医,德国医生取出额部子弹,但脊柱弹头无法手术,为九年后的死亡埋下伏笔。

幕后迷雾:谁策划了刺杀?

  • 蒋介石嫌疑论:汪派人士及陈璧君直指蒋介石,认为特务系统森严的中央党部“唯蒋可作案”。桂系李宗仁公开质问,舆论哗然。
  • 反蒋势力说:孙凤鸣隶属“晨光通讯社”,该组织由反蒋人士华克之、陈惘子等组建,原计划刺杀蒋介石,因蒋缺席转而锁定汪精卫。
  • 王亚樵疑云:号称“暗杀大王”的王亚樵被指幕后操控,但证据不足。蒋介石借此铲除异己,命戴笠追杀王亚樵。
各方反应关键人物立场
陈璧君怒斥蒋介石汪精卫之妻认定蒋为幕后主使
张学良踢飞刺客手枪东北军将领现场救汪,缓和蒋汪矛盾
孙凤鸣绝命宣言刺客自称“良心驱使”

历史转折:从遇刺到投敌

遇刺后,汪精卫辞去行政院长职务,赴欧疗伤。1938年,他公开投日组建伪政权,脊柱旧伤加剧,最终于1944年死于骨髓肿。蒋介石则借机清洗异己,强化独裁,为抗战全面爆发铺路。

孙凤鸣的刺杀虽未改变国民党内斗本质,却成为民间抗日情绪的缩影。其遗孀崔正瑶亦因参与组织遭处决,夫妇双烈事迹至今流传。

余波未平:刺杀背后的民国困局

汪精卫的遇刺暴露了国民党政权三大痼疾:

  1. 派系倾轧:蒋汪之争消耗抗日资源,党内分裂难以弥合;
  2. 民意撕裂:对日妥协政策丧失民心,激进青年转向暴力抗争;
  3. 特务横行:军统、中统渗透社会,法治让位于暗杀政治。

这场刺杀不仅是个人命运转折,更折射出乱世中理想与背叛、救国与卖国的激烈碰撞。

相关文章更多

    《中华民国约法》的制定过程是否符合当时的法定程序? [ 2025-07-23 02:05:28]
    《中华民国约法》,又称“袁记约法”,其制定过程在当时引发诸多争议,从严格意义上

    国会复会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恢复有何关联? [ 2025-07-21 19:55:08]
    国会重启标志着法统延续,约法恢复则为政权合法性提供法律框

    事件发生后,民国政府及后续的新中国政权分别采取了哪些善后措施? [ 2025-07-20 12:29:56]
    不同事件发生后,民国政府和新中国政权所采取的善后措施有很大差异

    新中国记者节与民国时期的新闻工作者纪念活动有何延续性? [ 2025-07-18 08:59:19]
    中国新闻行业的历史传承中,不同时期的纪念活动在精神内核与

    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性质和意义? [ 2025-07-18 01:36:3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哪些影响? [ 2025-07-15 13:43:19]
    中华民国于1912年成立,它的诞生不仅是中

    西园寺公望逝世后,日本政坛的元老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 2025-07-14 23:10:30]
    作为明治至昭和初期天皇决策的核心机制,元老制度随最后一位元老西园寺公

    李庆之的柴刀武器与罗文松的敲门诅咒在民国七老中谁的灵异压制力更强? [ 2025-07-14 07:57:11]
    在对抗超自然力量时,实体武器的直接破坏力是否必然优于精神层面的持续性压制?核心对比维度对比项李

    宋教仁为何被暗杀?其遇刺事件对民国政局有何影响? [ 2025-07-14 02:29:36]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宪政民主的倡导者,其遇刺直接激化南北矛盾,成为近代中国政治

    1993年田中角荣逝世后,日本政坛有何反应? [ 2025-07-12 10:50:42]
    1993年田中角荣逝世后,他曾是日本颇具影响力的政治家,推动日中邦交正常化等,其

    撒切尔夫人辞职后,英国政坛和社会舆论有何反应? [ 2025-07-12 05:59:54]
    作为英国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1990年辞职引发政坛震动与社会广泛讨论,其影响

    民国时期风尘女子的情感选择为何常以悲剧收场? [ 2025-07-11 10:30:31]
    民国时期,风尘女子的情感选择为何往往只能走向悲剧结局呢?社会环境制约封建礼教束缚:民国虽处

    国际社会对《中华民国宪法》确立蒋介石独裁体制有何反应? [ 2025-07-11 07:30:46]
    1947年《中华民国宪法》在台实施后,多国政府及舆论对其强化蒋介石个人权力的性质提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的主要政治背景是什么? [ 2025-07-11 06:25:51]
    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是多种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

    女子礼服的设计在《民国服制》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 2025-07-08 23:56:39]
    民国时期,女性礼服设计融合中西元素,强调端庄典雅。《服制》对款式、色彩、配饰等均有

    蓬皮杜逝世后,法国政坛发生了哪些变化? [ 2025-07-08 20:21:31]
    1974年蓬皮杜总统突然病逝,引发法国政治格局剧烈震荡,政党重组、政策转向与权力博弈成为后续十年的核

    胶济铁路在民国时期经历了哪些重大运营调整? [ 2025-07-08 16:26:20]
    胶济铁路是连接青岛与济南的重要干线,民国时期其运营调整深刻影响了区域交通与经济发展。以

    袁世凯强权清党:1913年民国宪政危机的转折点 [ 2025-07-03 21:00:02]
    1913年11月4日,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袁世凯签署政令,

    北京召开临时工商会议民国初年经济改革迈出关键一步 [ 2025-07-01 23:30:02]
    1912年11月,北京政府召集全国各省商

    汪精卫与吴稚晖:1927年政坛笔战始末 [ 2025-06-30 14:30:01]
    一场由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引发的笔墨交锋,将国民党两大核心人物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19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