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瑞典歌剧女高音比尔吉特·尼尔森逝世

瑞典歌剧女高音比尔吉特·尼尔森逝世

时间: 2025-03-11 16:38:32 阅读:155


享年87岁的“瓦格纳女神”留下永恒的艺术遗产

2005年12月25日,瑞典歌剧界陨落了一颗巨星——传奇女高音歌唱家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Nilsson)在其位于瑞典南部比耶尔勒夫(Bj?rl?v)的家中逝世,终年87岁。由于家属选择低调处理后事,消息直至2006年1月11日葬礼结束后才向公众公开。这位以演绎瓦格纳歌剧闻名的艺术家,毕生与心脏及肾脏疾病抗争,最终归于家乡的土地,长眠于父母墓旁。

从农场女孩到歌剧女王

1918年5月17日,尼尔森出生于瑞典南部斯科讷省的一个农民家庭。她的童年与农田劳作相伴,挤牛奶、种植甜菜和土豆是日常,但音乐天赋早已显露:3岁时,她就能在玩具钢琴上弹出民谣旋律;教堂唱诗班的经历更让她的嗓音被一位合唱指挥发掘,由此开启声乐学习。

1941年,23岁的尼尔森考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师从苏格兰男高音约瑟夫·希斯洛普(JosephHislop)。尽管初期对学院派教学方式感到不适,她仍凭借天生的戏剧性嗓音脱颖而出。1946年,她在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首次登台,饰演韦伯歌剧《自由射手》中的阿嘉德,自此踏上职业道路。

征服瓦格纳的“世纪之声”

尼尔森的职业生涯与瓦格纳歌剧紧密相连。1954年,她在慕尼黑首次出演《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女武神布伦希尔德,其磅礴的音量和穿透力震撼欧洲乐坛。同年,她亮相拜罗伊特音乐节,此后连续16年成为这一瓦格纳盛事的核心人物,塑造了伊索尔德、布伦希尔德等标志性角色。

1960年代,尼尔森的影响力扩展至全球:

  • 1959年,她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被《纽约时报》称为“重塑瓦格纳的女神”;
  • 1973年,与指挥家卡尔·伯姆合作,在法国奥林奇古剧场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成为歌剧史上的经典现场;
  • 其演绎的《图兰朵》《阿依达》等意大利歌剧亦被奉为典范,与玛丽亚·卡拉斯、琼·萨瑟兰齐名。
代表角色与剧目首演年份演出地点
布伦希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1954慕尼黑国家歌剧院
伊索尔德(《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1957拜罗伊特音乐节
图兰朵(《图兰朵》)1969维罗纳竞技场
麦克白夫人(《麦克白》)1947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

艺术特质:力量与真实的融合

尼尔森的嗓音被形容为“钢铁包裹着火焰”——兼具金属般的穿透力与情感张力。她拒绝浮夸的舞台表演,坚持“用声音传递戏剧内核”。指挥家乔治·索尔蒂曾评价:“她的演唱让瓦格纳的乐谱焕发新生,每一个音符都充满生命力。”

这种艺术理念源于她的成长环境。家乡斯科讷省的广袤田野赋予她质朴的个性,即便成为国际巨星,她仍保持着农民的务实:“我不担心嗓子出问题,只要还能唱,我就会继续。”

遗产:从舞台到博物馆

尼尔森晚年致力于扶持青年艺术家。2002年,她捐资设立“比尔吉特·尼尔森大奖”,奖金高达100万美元,成为古典乐界最高荣誉之一。2018年其百年诞辰之际,家乡比耶尔勒夫建成“比尔吉特·尼尔森博物馆”,陈列演出服饰、手稿及生前收藏,并举办年度大师班与音乐节。

她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但艺术影响力仍在延续。正如维也纳爱乐乐团在悼词中所言:“尼尔森的声音是自然之力,也是人类精神的胜利。”如今,她的录音与舞台影像继续启迪着新一代歌剧爱好者,而那座伫立在瑞典南部海岸的博物馆,则成为乐迷朝圣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