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13 10:31:48 阅读:135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逝于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年仅6岁的同治帝及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咸丰临终前设计的权力制衡方案,将“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交予慈安、慈禧两宫太后,规定所有诏书需加盖这两枚印章方可生效。这一安排本意是防止权臣专权,却意外点燃了权力争夺的导火索。
八大臣以肃顺为核心,主张“赞襄政务”,试图架空两宫太后;而慈禧则凭借“同道堂”印章,联合慈安形成垂帘派,同时拉拢被排除在权力核心外的恭亲王奕?。三方势力在热河行宫形成对峙。
咸丰灵柩返京途中,慈禧以“幼帝需尽早回京”为由,与慈安携同治抄近道先行抵京,而肃顺则护送灵柩走大路。这一分兵策略成为政变关键:两宫太后提前三天抵达北京,与奕?密谋行动。
三步致命棋局
11月8日,慈禧发布上谕,将肃顺斩首于菜市口,载垣、端华赐自尽,其余五大臣革职流放。政变全程仅耗时七天,却彻底颠覆了咸丰帝临终布局。
关键行动时间表
日期 | 事件概要 |
---|---|
1861.10.26 | 慈禧携同治先行返京 |
11.1 | 抵京并召见奕?、文祥 |
11.2 | 逮捕载垣、端华 |
11.8 | 处决肃顺,确立垂帘听政制度 |
政变后形成的“两宫垂帘+亲王议政”模式,表面是权力共享,实则为慈禧独裁铺路。奕?虽获封议政王兼首席军机大臣,但其势力在后续二十年中被逐步削弱。
深层影响分析
人物 | 政变前地位 | 政变后结局 |
---|---|---|
慈禧 | 懿贵妃 | 垂帘听政,掌权47年 |
奕? | 边缘化亲王 | 议政王,洋务主导 |
肃顺 | 首席顾命大臣 | 斩首示众 |
慈安 | 东太后 | 共治12年后暴毙 |
这场政变被英国《泰晤士报》称为“东方宫廷最精巧的权力游戏”,它不仅重塑了晚清权力结构,更将中国推入“太后政治”与列强干预交织的复杂困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