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1 15:36:23 阅读:92
在重庆双碑嘉陵江畔的成立仪式上,国务委员张劲夫为金属铭牌剪彩的场景被历史定格。这个由原国营嘉陵机器厂为核心,联合四家军工单位组建的集团,承载着国家经委、体改委、计委联合签发的改革使命。其前身"嘉陵牌摩托车经济联合体"已创造年产12万辆摩托车的业绩,七年累计产量达85万辆,占据当时国产摩托车半壁江山。
区别于传统国企,该集团首次采用四级股权结构:
股权类别 | 持股主体 | 权益特征 |
---|---|---|
国有股 |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 军工资产转化 |
公有企业股 | 参与改制的国有企业 | 设备与技术作价入股 |
企业集体股 | 职工集体 | 历年留存收益转化 |
职工个人股 | 集团员工 | 现金认购与绩效配股 |
集团创造性地设立两大决策机构:产权管理委员会行使股东权利,由持股单位按股权比例推选代表;经营管理委员会作为执行机构,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这种"两权分离"的设计比《公司法》颁布早了整整六年。
生产体系采用"哑铃型"架构,核心厂专注发动机研发与总装,148家协作企业构成供应链网络。这种模式使摩托车产能从1980年的2500辆激增至1987年的30万辆,零部件自制率却从72%降至35%,开创专业化协作先河。
前身为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龙华分局的嘉陵机器厂,历经抗战内迁、军转民转型,最终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三级跳。摩托车产量从试制初期的手工敲打,发展到引进日本本田技术后的流水线作业,产品谱系覆盖50cc-145cc七个排量。
在1987年组建股份集团时,其资产构成呈现典型军民融合特征:
这种资源配置使企业既保持军品研发能力,又形成民品规模优势,为后续开发全地形车、通用机械等产品埋下伏笔。
作为股份制试验的延续,集团于1995年在上交所挂牌(股票代码600877),成为军工系统首家上市公司。挂牌当日市值即突破12亿元,相当于改制前固定资产的三倍。上市募集的3.2亿元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当时亚洲最大的摩托车检测中心。
这场持续八年的改革试验,直接推动国家体改委在1988年出台《关于组建企业集团的暂行办法》,其创设的"国有控股、多元持股"模式,为1992年股份制改革全面推开提供了实践样本。当三十年后集团转型布局通机产业时,最初设立的职工持股会仍保有4.7%股权,印证着改革设计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