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1 17:07:59 阅读:78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经历四平保卫战后转入战略防御,国民党军占据松花江以南主要城市。中央军委研判东北战场需改变被动局面,1947年1月11日向林彪、高岗等发出电令:"利用冬季最寒冷季节有计划地发动进攻,找敌之薄弱点,采取围城打援的方法,平均每月歼敌1个师以上"。
东北民主联军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原则,将主力部队划分为南北两线:
国民党军集中5个师10万兵力进攻南满根据地。3纵、4纵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在通化地区设伏,全歼敌195师5800余人。此战首创东北战场整建制歼灭国民党军师级单位纪录。
北满部队跨越松花江,采用"攻城打援"战术:
作战目标 | 参战部队 | 战果 |
---|---|---|
城子街 | 1纵1师 | 歼敌新1军89团 |
德惠城 | 2纵4师 | 吸引新38师增援 |
靠山屯 | 6纵16师 | 歼灭71军88师 |
此阶段共歼敌1.5万人,迫使杜聿明从南满抽调3个师北援。
东北民主联军更名东北野战军,展开立体攻势:
指标 | 数据 | 战略意义 |
---|---|---|
总歼敌 | 8.3万人 | 国民党军丧失机动兵力 |
解放城市 | 42座 | 打通南北满联系 |
控制铁路 | 1500公里 | 切断沈阳-长春补给线 |
扩编部队 | 12个野战纵队 | 总兵力达70万人 |
此系列战役实践"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思想,将东北战场主动权完全转移至我军。蒋介石在日记中承认:"东北战局已不可为,匪军战术灵活尤甚关内"。
东北战场实践证明,中央军委冬季攻势决策打破战场平衡,毛泽东评价:"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使敌人由进攻转入防御,我军由防御转入进攻的转折点"。此役形成的运动战理论体系,至今仍是研究现代机动战争的重要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