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3-21 17:12:26 阅读:169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来关键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欧洲战场局势,而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取得突破,为全面反攻奠定基础。此时,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主力,为盟军战略部署争取了时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直言:“若中国崩溃,日本将腾出百万兵力进攻印度、澳洲”。在此背景下,中美英三国首脑于11月2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及战后秩序。
会议选址埃及开罗,因其作为英军中东指挥部的战略地位。蒋介石率16人代表团参会,成员包括王宠惠、商震等军政要员。罗斯福在首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这将是一次塑造未来数十年世界格局的会议”。
开罗会议的核心争议围绕战后领土归属展开。中方提出“恢复甲午战前状态”,明确要求日本归还东北、台湾、澎湖。美方支持中国诉求,罗斯福在与蒋介石的会谈中承诺“支持台湾回归”,并主张中国在战后对日占领中发挥主导作用。
然而,英国代表贾德干在宣言草案讨论中提出修改意见,试图将“归还中国”改为“由日本放弃”,遭中国代表王宠惠严正驳斥:“若不明确归属,联合国家反侵略的目标将失去意义”。美方代表哈里曼支持中方立场,最终文本保留了“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华民国”的表述,仅删去“背信弃义”等情感化措辞。
《开罗宣言》的法律效力通过后续文件得到强化:
文件名称 | 签署时间 | 核心内容 |
---|---|---|
《波茨坦公告》 | 1945年7月 | 重申《开罗宣言》条款必须实施 |
《日本投降书》 | 1945年9月 | 接受《波茨坦公告》全部条件 |
旧金山和约 | 1951年9月 | 日本放弃台湾主权(未明确归属) |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依据《开罗宣言》在台北举行受降仪式,正式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而日本在《投降书》中明确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形成完整的国际法证据链。
近年部分势力试图否认《开罗宣言》效力,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然而从国际法视角看:
正如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指出:“《开罗宣言》是用鲜血铸就的正义,否定它即是否定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当前东海防空识别区划设、钓鱼岛巡航等举措,正是维护宣言精神的具体实践。
81年后的今天,《开罗宣言》仍如金字塔般矗立,警示世人:任何企图分裂中国领土的行径,都是对国际法基本准则的践踏。正如宣言起草者霍普金斯所书:“被窃取的土地,理应物归原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交代,更是对和平的守护。